无戒学堂第五期

【无戒学堂】 我只是我自己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2人  流晚
【无戒学堂】 我只是我自己

90天的写作训练营,第二阶段的打卡就要圆满结束了。

前几天就开始惴惴不安起来,现在的日更1000字都写得吃力,像虫儿爬一样。一想到第三阶段每天要写上2000字,头就大,心里也完全没了底。

很羡慕那些看到一段话就能写个故事的人,很佩服那些每天轻松日更四千字以上的人,更迷恋那些天天月月年年笔耕不辍的人,真想钻进他们的脑袋里看看,那些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而我,想着想着,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没有提纲,没有目的,任由思绪乱飞乱蹦,想到哪就写到哪,梦游一般在这无边无际的文海中,迷失了自己。

真害怕自己会越飘越远,盼望着能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于是,脑袋里开始搜索起救星来,恨不得“磨刀嚯嚯”的把眼前的问题立马解决掉。

突然想起来,买回来好久只翻过一次的书,美国作家迈克•辛格的著作——《清醒的活》。

今天重新打开,看了看作者的简介,细心逐字阅读了引言,并快速扫描下目录,再翻看到最后几页,确定这是自己需要主题阅读的一本书。

翻到第一部分,被一句话吸引住了,“真正的个体成长是超越自己感觉不适和需要保护的那部分自我,”可我却不太明白。

迫不及待的细看完正文,瞬间明朗了自己为什么老是圈在自嗨式的写作里,三天两头的困惑来袭,找不到方向,写作更是成长的太慢太慢。

原来,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写作本身,而是对写作进行思考得出的混乱想法造成了问题。

比如,在我每次的写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写作好难啊,自己不是这块料,干脆放弃算了;另一个声音却说不能放弃,慢慢来嘛,哪怕慢点,只要你坚持下去,终会有所收获的。于是,每天的纠结周而复始,全然活在自己固有的思维里。

直到阅读了这本书的第一章节,才猛然警觉这两个声音对自己不仅毫无用处,相反还徒增了太多无谓的烦恼。这种头脑内的声音喋喋不休还永不会停止,一旦任由着它的漫延,则会扰乱心神,主观思维泛滥,不但于写作无益,让生活也成了一团乱麻。

若想摆脱头脑里这种时刻存在又无用的声音,书中给出的最好方法就是倒退回去,客观地看待它,不要去思考,只关注。

在每当一听到这种声音时,要及时的停止,并告诉自己,这声音与我无关,我不过是听到这个声音的人而已,我不过是注意到这个讲述的声音的人而已。

我只是我自己。

在生活当中,有意识地去观察这个世界,客观的看待万事万物,一个人的思维才会更开放,体验到的也就越多。

将头脑中的声音与现实世界的自己区分开来,找到最真实的自我,让真正的内心得到觉醒,从而加速实现个体的自我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