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喜欢金庸,究竟喜欢金庸什么

2024-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昌平老刘

今天是金庸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很多人都在通过各种形式缅怀纪念大侠,作为铁杆金庸迷,我也有许多的感慨。

可是转念一想,究竟是金庸的哪些方面,才是让我着迷的呢?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问所有的金庸迷,您究竟喜欢金庸哪个方面呢?

大的方面来区分,是喜欢金庸这个人本身,还是喜欢他的作品?

我认为应该是首先喜欢大侠的作品,然后才会喜欢大侠本人。喜欢本人,又可以区分为泛泛而谈的整体喜欢,还是有关大侠的一切都喜欢。

有些所谓的铁粉,他们喜欢一个明星,就会关注到明星的方方面面,什么生日啦,穿什么衣服啦,甚至病态到明星一天放几个屁,上厕所是左手拿卫生纸还是右手拿,都要搞个一清二楚。

这种形式的铁粉行为,我非常反感,也坚决不会去效仿。

我喜欢沈从文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喜欢吃鸡蛋,那就可以大吃特吃,随便你怎么吃,蒸着吃,炒着吃,煮着吃,生着吃,煎着吃,炸着吃,打碎了吃,一口一个地吃,一顿饭不吃别的只吃鸡蛋,都是可以的,但是没必要去关注那个下鸡蛋的母鸡。

所以我对金大侠的喜欢,主要还是停留在对“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作品的喜欢上。

年轻的时候读金庸,更多的是关注情节,关注书中人物的武功造诣,关注人物的喜怒哀乐。

比如武功高低的比较,就是经常想到的问题。萧峰与慕容复,是不需要比较的,尽管江湖上被人相提并论,但是很明显慕容复要差了一个等级。

可是段誉跟萧峰相比?谁厉害?还有个和尚出身的虚竹先生,他们把兄弟三个,谁的武功更好一些?

当然后来再读的时候,就不再关注这些了,一来年龄增加,社会阅历在变化,二来理智更加专注,更能够把控自己的思想,不再去想那些明显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时候关注的,是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怎么走近的?又是怎么疏远的?本来是拜把子兄弟,后来却反目成仇,究竟为了什么?至亲莫若父子、夫妻,却走向了刀兵相见的地步,又是为什么呢?

比较典型的是绝情谷主公孙止先生与铁掌水上漂裘千仞的妹妹裘千尺,这一对夫妻,从一开始甜蜜成婚到最后反目成仇,到了都想置对方于死地的程度,里面包含了太多人生哲学。

书中人物的行为动作,言谈举止,其实都投射着现代人的现代思想。

这里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韦小宝。娶几个老婆并不重要,但是一个连三脚猫功夫都算不上的人物,居然在那么多高手之间来去自如,游刃有余,其高超绝妙的处事方式,起了最关键的作用。

如何品味体会人物的这些特色,是我近几年读金庸的着重点。照搬照抄当然不现实,但是领悟其中包含的深刻道理,灵活运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绝对是有必要的,也并不因为是小说家言而失去现实意义。

还有一个方面,是我特别喜欢的地方,就是大侠的主要作品,都有一个比较特定的,并且是大体符合史实的历史环境。

通过读大侠作品,可以起到历史启蒙的作用,也算是读武侠小说的意外收获。

我相信,正如一千个人能读出来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金庸,肯定都会得出一个独特的金庸。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才成就了金大侠的江湖地位。

不管怎样,大侠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不仅值得我们在他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刻意纪念,也值得我们时时刻刻想起他,想起这个“武功出神入化,冠绝古今”的金大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