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 |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01)
——通常让我们无法畅享人生的原因有二:一是原生家庭和过往生活中的伤痛经验,二是新近发生的令人不爽的大小事件。
应对的方式通常也有两种:一种是对于过往的负面感受和投射选择逃避,实则是重复旧模式;另一种是紧抓不放,以惨痛的故事寻求关注,在各种身心灵课程中寻求疗愈。
翻看书中安心成长和蜕变的篇章,我看见她呈现出另外一种可能性。
一方面她安于当下一刻,享受着生活中点滴的幸福;另一方面,对于过往的经历和此时的卡顿,她不迎不拒,不向外求,选择真实面对。
用她的话说,就是“内省但不内疚”。
——在一个团队中如何反馈很重要,通常我们都会急于指出对方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是否可以先反馈对方做得好的地方,以及自己得到的支持。
——P.E.T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倾听、表达、应对冲突和关系建设。
问题归属就是当时谁有情绪、谁被困扰,谁就处于问题区。
——当孩子被某事所困扰,或有高涨情绪时(也就是处在问题区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倾听。
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思考如何解决他所遭遇的问题的空间,而不是把孩子的问题拿过来,替他解决。
——当我们遇到自己被卡住、处于问题区(被他人的行为困扰)的情况时,应该表达“我信息”,而不是指责他人的“你信息”。
我信息,指不去评判对方的行为,而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对方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如果不深入冲突的话,很多时候关系是停留在表面的。
——没有对错的评判,只有事实的陈述和真实感受的流淌。
我们之间没有好与不好,只有相同或者不同。
——真正的带领是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退至孩子的身后,给孩子空间与自由,同时保有连接和支持,这就是最好的带领。
——界限,即存在,即人,它代表一个人的疆界所在。
没有了疆界,也就没有了自己。
彼此保有界限的关系,才能更长久。
——不管你说什么,都会有人跑出来劝说你,不要......
——界限被侵犯时,无力为自己守护,于是采用攻击的方式,指责对方。
——对方有什么样的做法,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她的人生,她的世界,与我无关。
——内省有时意味着自我重塑和再次选择,是需要能量与勇气的。
然而,成长离不开这样的愿心,去看见,而后再次做出选择。
——如何守护好自己的界限,又不去侵犯他人的界限呢?
不去伤害,也不被伤害,是心灵的纯真,也是灵魂的智慧。
不侵犯,需要放下操控与恐惧;不被侵犯,需要内在的力量。
而智慧,就是从根本上接受彼此是独立的个体,去掉骨子里的依赖性,就有可能做到既尊重他人,又能为自己负责。
——如何做到不越界呢?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
如果我们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就会对他人产生一份信任,不剥夺他人的成长机会,不妨碍他人发展面对问题的能力。
——意识到这是他人的事,我们便清晰了自己的位置,做一个陪伴者和倾听者就是当下最好的给予。
——被允许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很多孩子的渴望。
——一个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去经历和体会,获取自身的经验,化为自己的生命财富;又或者是经由他人的分享,对自己有所触动和启发,从而调整自己。
——如何不被越界呢?
尊重而不放纵,邀请而不要求。
——当他人侵犯了你的界限时,该为你的困扰、需求甚至是情绪负责的人是你自己,你是那个要主动沟通的人。
——沟通是以关系间有爱的流动为基础的。
沟通不是去指责对方应该如何,而是坦陈对方的行为带给你的困扰是什么,坦陈你的感受,这才是一个灵魂成熟的人该有的方式。
——说到底,外在世界只是我们内在世界的一面镜子,外在并没有别人,有的只是自己。
——界限的本质绝非关系的破坏或疏远,真正的界限感是带着温度的,是源远流长的细水,滋养彼此的灵魂,因为当中充满尊重与信任。
——我尊重你的需求,同时我也必须尊重我自己的需求。
我们努力寻求一种双方都可以接纳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