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心理

聊聊担心和恐惧1——小兔子乖乖(25)

2023-11-08  本文已影响0人  贞真润泽

这段时间遇到的一些事情,使得我的专注力又被“担心”这个词给勾住了,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你担心的事情在未来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呢?当这个问题出来的时候,我觉察了一下自己,似乎身体和情绪都很安静。

放纵这个词在自己的心理空间里纵横驰骋起来。恰好,今天也是我参加免费线上油画体验课程的第五天。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我也在问自己。我试着去看。油画体验课,当然是我非常喜欢的了,虽然没有基础,瞎涂乱画,但每次三个小时的时光,全身心跟随老师讲解动手画出一副完整的作品,如果那也算是作品的话,客观地说,我这样说的时候,是带着笑容的,我还是非常喜欢的。这种体验不止带给我精神方面的纯粹和快乐,而且,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对油画基础知识的了解更多了,以前的喜欢欣赏纯粹是一种视觉上的悦目,现在再看油画的时候,会读到更多的细节信息。

好像一说起来油画,就有点刹不住了,也难怪会这样,因为那一套颜料都准备好三年啦,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更确切地说,没有勇气去体验。

回到主题,再说说,“担心”这个词在我这里的化学反应。转到这个词时,我觉察到自己本来活跃得像音符一样的心情一下子沉寂下来,就像秋风扫落叶一般,掉落在地上,但好在还有油画体验的快乐做基底,还不至于真的被秋杀,只是一刹那的感觉上的变化让我捕捉到了。

这个词让我的视线拉得长长,回到第一次决定接受心理咨询之前那个很长时间的阶段。很多片段的画面出来,就像电影记录片,伴随着画面的是身体里的记忆,沉重得像灌了铅一样。这种感觉也就一闪而过,随着注意力的扫描转向其他。

写到这里,感觉有点乱,但我又特别想写清楚这个主题,暂且把这一篇作为前序吧,这样想好像可以让我不那么苛求自己,顺便利用这个机会回看一下我与我内心的恐惧互动的历程。

这时候,那篇意象的主题又冒出来,仿佛在说:“你怎么不让我出来完,就不理我了?你把我抛弃了?”

我笑了:“其实,哪有什么放弃,只是根据你们对我心灵的刺激程度,调整一下让你们呈现的顺序。你是要在比较轻松安静的状态下自然出现,而担心不同,它出现的时候,那些美好的感觉一下子就都藏起来了。我得先让它出来后,你们才敢出来……”

安抚一下偶然出现的念头小分叉,且让我慢慢捋捋。这样写的时候,我觉察到在我内心里对自己的允许和接纳,同时,也会有另一种记忆中的感觉出来,那就是曾经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束缚和苛刻。

那些束缚和苛刻,在第一个系列中已经有很多剖析,它们的来源,也很清晰,就是成长过程中我从周围环境里接收到的信息。小时候的我,在父母眼里,在周围人的眼里,很懂事,学习好,又是父母的好帮手,是在他们的定义里的优秀。而在现在的我自己看来,我牺牲了自己作为孩子的需要,通过迎合他们的标准,满足他们的需要,获得了世俗上他们认为的优秀。

世俗的评价标准是随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当我们渐渐长大,进入越来越宽阔的环境,获得这种优秀难度越来越大,内心里的落差也越来越大。同时,增长的还有担心和恐惧,小时候可能会觉得,如果我不优秀,父母就不会那么爱我了,如果我不优秀,老师和同学就不会关注我了。或者,面对父母的期待,我们不敢不优秀,必须得全力做到优秀,因为我们无法面对他们失望的眼神或者话语。当获得优秀的压力超过我们能力范围之后,无力感越来越强,这种内心里的冲突,就容易导致出现心理适应性问题。

还有一种可能,比如我父母,他们是出生在建国前后,经历过58年自然灾害,曾经多次面临生存问题的威胁,吃过树皮树叶,冬天里甚至赤脚蹚雪谋生活。物质匮乏造成的对生存的恐惧会使得他们在跟我们互动的时候,将这部分传递给我们。我们也会接过来。我们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也会呈现出来,担心孩子的未来,总希望为孩子谋划周全才觉得安全。这其实往往也是我们自身的安全感不足的呈现。

发现好像有点偏题了,本想真切回忆一下自己的历程,但写着写着就脱离了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起来,似乎有点融入了说教的味道。下班车,下篇继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