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
昨夜一夜未睡好,耳边一直回响着电话那边八十岁老父亲苍老的声音:“你要再不送我回老家一趟,我这辈子可能再也没机会回去了!”让我震惊,让我心疼!
父亲是六十年代初期“下东北”的山东人,他的父母曾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建国初被没收了土地,又赶上连年自然灾害,双双饿死。父亲自幼孤苦,在兄嫂家中饥一顿饱一顿,受尽磨难。所以他十七八岁时就跟随乡邻到遥远的黑龙江寻生计,修路、架桥,一路向北,直到抵达这个边境小镇才安定下来。期间只在二十多岁时回家乡与母亲结婚和接母亲来东北回去过两次,现在我们都已人到中年,父亲距今已整整五十年未踏上故土了!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幼没有父母的老爸对老家也不会有啥念想。原来思乡之情在已深深刻进骨子里,平时沉默寡言的父亲心里竟这么思念故乡!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日渐衰退,身体行动日加不便,思乡的焦虑感也与日俱增吧,父亲终于趁我们都休假时说出了这个埋藏已久的心愿!
想到这里我决定了:趁他身体还硬朗,又逢假期,护送父母回一趟老家,满足老父亲的心愿,圆他一个还乡梦!
父亲接到我说今天就走的电话,不到一个小时就收拾停当来到我家,平时慢悠悠的老头今天可够神速的!我从他微红的眼眶和微微颤抖的手上看出了他内心的激动。由于时间过于仓促,又赶上已是腊月二十七,买卧铺票是绝无可能了。在拥挤不堪的硬座车厢里,我们倒还好,有着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父亲苦不堪言,但他一言不发、听任小女儿牵着他的手上车,下车,中转,入座,平时的倔老头乖的像个孩子一样。
在腊月二十九上午我们先抵达了母亲的故乡——邹城市,已在市里工作定居的表弟开车将我们送往乡下舅舅的老屋。一路上只见年迈的父亲目不错珠的盯着车窗外的风景,眼中却一片迷茫。“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安慰他说:“老爸呀,你看啥看呀,这些年老家变化很大呀!再看你也不会认出来的!都五十年了,沧海都足以变成桑田!”他只笑不语。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在舅舅家吃了午饭,没等歇息一下,父亲就急不可耐地要去自己的老家—— 一里之遥、属滕洲市地界的杨庄,并且说自己还记得路!我小时候在舅舅家生活过几年,对周围环境尚还熟悉,忍着笑跟在腿脚不太灵活的父亲后面,慢慢走,不说,也不劝,听任他出门一直向西走。只见老父亲自信又急切的沿着胡同往西走,出了胡同,眼前忽然是一片豁然开朗的田地——无路可寻了!父亲左望右望,似在找记忆中那条河?小时走过的那座桥?看不到一处熟悉的景物,他有些着慌,求助似的回头看我。我笑着扶他上了一直跟在后面的表弟的车,迂回驶向另一条通向杨庄的柏油路,没一会儿就到了杨庄村口。早等在那里的堂兄弟们把迎接的鞭炮点燃了,在鞭炮声中缓缓下车的老父亲终于老泪纵横......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老家早已不是我小时候的模样:村中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替代了又窄又曲折的土路通向各个巷道;一排排整齐的二层、三层楼房甚至有几座古香古色的小别墅,替代了以前的泥房、草房、砖瓦房,座座高大的门楼上镶嵌着色彩亮丽的瓷砖,映衬着大红的对联、福字,既喜庆又气派!规划整齐的主道两侧延伸到村子那一头的太阳能路灯,公共休息的雕花排椅,伫立在每个路口的垃圾桶和绿化带,真有城镇化的感觉!杨庄从大伯开始做村长二十多年,二大伯又接任十多年,到现在的村长仍是我们家人,由部队转业的二伯家的三哥继任。听三哥说这些年国家政策好,对土地的重视度很高,减免了各项税费,农产品价格受到保护,加上村里陆续集资办的砖窑厂、矿泉水厂、养殖场,效益不错,已将早些年外出务工的村民吸引回来不少,甚至还有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试问守家在地的收入可观了,谁还要背井离乡、让年迈的父母和孩子做牵肠挂肚的留守人员呢?所以临近春节期间,从家家门前停的轿车看,村里还是挺热闹的。
我们一行人往村里走着,父亲眼中一片陌生。他想循着记忆走,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可是有些找不到方向。“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村头那棵年年夏天覆满洁白槐花的大槐树呢?村中央的那盘大石碾子呢?河西的那架曾经蹬过的大水车呢?还有村南那口老井......斗转星移五十年过去了,“故园今何在,归思方悠悠。”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坐在路边边晒太阳边“拉呱”的几个老人见我们走近,其中一个至少有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盯着父亲看了一会,伸出手颤巍巍指着他问:“你是那个老杨家的三小子吧?”我们都惊呆了!大家都没想到还会有人认出父亲。父亲也愣住,激动的端详了半天,也没认出来是谁。父亲年轻时英俊白皙,斯文帅气,加之“成份”又高,在村里引人注目。也许因此才让这个大不了他几岁的老太太,不,当年的小姐姐对他印象深刻、时隔半个世纪依然能指认出来吧?我不由暗服老爸魅力指数之高,暗叹农村老太的记忆力之强!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七、八十年代,骨肉情深的父亲节衣缩食不断将一部分工资用来接济老家的兄嫂、侄儿们,几位堂哥也曾多次到我家居留、求助过。现在都已小康水平的他们热情款待了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的父亲。在外生活多年以后的父亲,除了两位寡嫂(两个大伯早已去世)和几位见过面的侄儿,对来看望的其他人皆一派陌生......
我陪父亲在村中穿行,只见整个村庄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煎炒烹炸的香气传出墙外,此刻仍有轿车陆续驶进村子,那是在城里买房定居的人也回老家过年来了。我们在村里信步闲逛,“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很多人都以为我们是外来客,而不知身边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本村唯一健在的“地主家的三少爷”。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 #2019还乡手记# 50年后,我送老父回故乡此刻正午时分,阳光温暖舒适。我见父亲兴致颇好也并未显出疲累,索性就带他到村南的高坡上“晒阳阳”去。在高处远眺,远山不似记忆中的山,思人不见故人面,父亲说起两个逝去的哥哥还是很遗憾。我安慰他说:“老爸,时代不同了,现在老家都是小康庄了,你也都住进楼房了,你的退休金也够花,身体也还好,你不比你的两个哥哥幸运太多了吗?大家的幸福指数都挺高的!别想太多了。对我来说,你和妈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家!”
父亲听了抹了一把眼睛:“看到老家变得这么好,我高兴!这个岁数还能回来看看,也知足了!”
我不禁动容。父母一辈人经历了无数艰难坎坷,我们这一代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生活眼见一天比一天好。愿我们的后辈的生活,更少些颠沛,少些流离,心之安处,皆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