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2022-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薛宝钗的冷香丸

中国人的园林情结古来有之。“园林”作为中国古代特有名词,成书于西汉年间的《毛诗》曾对其作出如下解释:“‘园’,所以种树木也”。

及至东汉,《说文解字》将“园”释义为:“种果为‘园’”。

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童寯曾在其所著《江南园林志》言道:“楚灵王之章华台、吴王夫差之姑苏台、周文王之灵台之名,开后世苑囿之渐。非用以观象,而用以宴乐。”

由此可见,中国较早关于园林建筑的记载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吴王阖闾与夫差父子相继建造了多处园林,诸如夏驾湖、长洲苑、华林苑、梧桐园、鹿台、吴宫后苑、虎丘离宫、姑苏台、馆娃宫,至今仍有迹可循。

作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一书写尽乾隆年间的世间百态,其中对于山峦叠嶂、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之描写更是恍若如梦似幻的阆苑奇葩。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就在这样一座空庭春欲晚的苏式园林,妙龄贵族少女杜丽娘吟唱着凄凉哀婉的调子抒发着深闺的寂寞……

对此,“中国现代园林之父”陈从周先生认为园与曲二者不可分割,园境即曲境。一如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同理,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梦会”不仅只是戏曲,更是园林文学,旨在教化众人意会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即“以园解曲,以曲悟园;曲要静听,园宜静读。……一山一水,一亭一树,无异于舞台上一举一动,一词一句,园林的韵律,曲折之高下与昆曲并无二致。”(引号部分出自陈从周所著《苏州园林》)

《故园惊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随笔集,分为“宫苑奇观”、“北地烟云”、“南国风月”、“赏花品石”、“四时节令”五卷,并于前言部分寥寥数语道尽了园林之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且以昆曲“游园惊梦”演化为本书书名。

是以,当匠心独具的古典园林邂逅生动鲜活的传奇历史,二者会擦出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同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史称东晋。

咸和五年(公元330年),即东晋建立后的第14个年头,为了向天下昭示司马皇族得位正统,同时也为了宣示新政权对于故都洛阳的情怀,一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在东吴“城苑”旧址之上拔地而起,这就是后来在魏晋五胡十六国战乱中历尽沧桑的华林园。

《世说新语》曾记载时人畅游华林园之场景,曰:“会心处不必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之想,觉鸟兽禽虫,自来亲人。”

稍有历史常识的读者想必对于古装权谋大剧《琅琊榜》的故事背景会自动定格在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剧中梁帝的原型则大致出自大肆崇佛的梁武帝,虽不完全相似,但亦相差不远。

事实上,真实的历史远比电视剧更精彩。剧中我们只看到宫殿、府宅、衙署、猎场等场景,这许是因为按照剧情走向,完全没有皇家园林正面出场的必要,所以也就自动忽略了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皇家园林“华林园”。

关于华林园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本为三国东吴旧苑,后于南朝宋元嘉年间扩建,再至宋、齐、梁、陈,不断重建改建。同时,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亲眼见证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古代能工巧匠的认知多是来源于传说中的木匠祖师爷鲁班等人。他们也是古时事实意义上的“建筑师”。

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史料匮乏,今人对于清代以前的建筑知悉程度远不及清代。

小说《盗墓笔记》中,张家的当家人张大佛爷曾重金委托“样式雷”为张家建造一座辟邪楼。由此可见,匠作世家“样式雷”的大名在上世纪50年代(小说写作时代背景)依然深入人心。

连同初代掌舵人雷发达在内,雷家八代都是清代皇家御用匠作大监,因其家族长期以来执掌样式房而得名“样式雷”。

在此说明一点,清代的样式房大致等同于如今的建筑设计院,是为清代皇家建筑设计样式专门设立的机构,一概皇家建筑和大型园林的设计、施工、监管及后续工作都须出自样式房。

因“样式雷”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特殊贡献,建筑届向来有“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之美誉。除了“万园之园”圆明园,其家族还在北京故宫、三海、颐和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和西陵等众多皇家建筑主导设计。

再确切一些来讲,自康熙年间雷家第一位执掌样式房的雷金玉算起,此后七代直到清末,“样式雷”家族绵延了清代历史上一段史无前例的建筑传奇。

千百年后的今天,亭阁台榭,琼楼玉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那些雕梁画栋、鬼斧神工的园林,却始终都是中国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一个美丽的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