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素食全餐健康平台

脾胃不好百病生!调理脾胃关键还是在于“吃”!

2018-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c03d0e80eddb

如今,胃不好的人是越来越多,而很多健康问题都与脾胃相关。《黄帝内经》讲:“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不好百病丛生。”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及恶变均与某些营养的缺乏、过多或不平衡有关。而只有脾胃强壮,才能使机体的营养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从而保证正常的免疫功能,发挥防病抗病作用。本期主题策划我们就教您如何调理好脾胃。

到底什么是脾胃

中医讲的脾胃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并不只是脾和胃两个器官。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饱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脾胃为什么会虚弱?

《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为饮食失调;二为劳累过度;三由于急慢性病。

现代人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饱一顿饿一顿;减肥节食;经常熬夜;心理因素;如:长期高度紧张、劳逸失调。都会造成脾胃虚弱。

人出生后,各脏腑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

脾胃虚弱引起哪些疾病?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1、脾气虚主要症状: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苍白。

2、脾阳虚的主要症状:为腹冷痛,食生冷食物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

3、胃气虚的主要症状:胃胀胃痛,进食少,饭后胃部胀满。

4、胃阴虚的等症状: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5、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6、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补益气血的根本是调养脾胃!

黄帝内经讲的很清楚,胃经主血。就是说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人活着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都要依靠胃腐熟,然后经过脾来将全部精华上输给心肺等脏器。所以脾在《黄帝内经》中被称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需要了解四方的情况,知道各个脏腑对气血的需要来保障供应。

又被称为仓廪之官,所以脾是五腑六脏的后勤部长,胃是气血原料的制造者。脾胃合起来就是气血的来源。

其实补气血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秘方绝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好好吃饭!

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就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黄帝内经》中的原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您明白了吧,就是说人生存是依靠饮食水谷为根本。水谷的精微都是由脾胃制作成气血输布到全身的,所以断绝了水谷,人就要死亡。“水与谷米”这里没有说肉、蛋、奶、补药……就是说了粮食,五谷杂粮!

看看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饮食法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五畜为益,”就是最好的说明。五谷是养命之根本,被放在了首要的地位,其它的蔬、果、畜都是辅助和补充。

调理脾胃关键还是在于学会“吃”

定时定量: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保持食量适度。

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细嚼慢咽: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

多甘多暖: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比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都具有很好的补益脾胃的作用.且可以提高免疫力。

春夏秋冬各有养法:春天少吃酸,多吃点甜味食物,如山药、香蕉、大枣等,以养脾脏之气。夏天湿气较重,多吃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同时少淋雨、少贪凉。从立秋开始多喝粥,以健脾备养秋膘。冬季寒冷,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平时最好早睡晚起、多晒太阳,让身体温暖,是保护脾胃的最好方法。

调养脾胃多喝粥:相对其他食物,粥的优势明显,制作简单、能滋补、易消化、养肠胃,营养丰富。喝粥也要注意这几点:一、不要用隔夜的饭来做粥,二、不要喝凉粥,三、胃酸过多者不要喝粥。养胃粥最好搭配杂粮,粗粮杂粮能锻炼胃的消化能力,杂粮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等营养素是大米所没有的,可以搭配燕麦、黑芝麻、红枣、薏仁、淮山、莲子等增加可溶性纤维。

(本文部分摘自微信公众平台:159素食全餐健康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