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师文学客栈校园文化汉江师范学院

再读《活着》

2017-12-05  本文已影响30人  寒七里

文|寒七里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初读《活着》是在高二,17岁的我就像是看故事一样在两天之内不眠不休的看完这本小说。当时看到福贵这个人物,就是感觉这个人做人做事怎么会这么混账?读到最后也不禁认为他活该孤独终老。

彼时20岁的我已然实习,进入工作状态,再读《活着》时恍然仔细的看除了福贵以外的三个人物。

一个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

“只要你以后不赌了就好。”“家珍脱掉了旗袍,也和我一样穿上粗布衣服,她整天累的喘不过气来,还总是笑盈盈的。”家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在此之前从未受过苦。当福贵把家产都输出去的时候,他的丈人过来接走了身怀六甲的家珍。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断绝关系,当家珍在城里养完胎,生了有庆后,便又带着有庆回到了乡下和福贵一起同甘共苦。

一个愿意相信他的母亲。

“家珍什么也不说,就是泪汪汪的看着我,我就知道娘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站在门口脑袋一垂,眼泪便刷刷的流了出来。我娘临死前一遍一遍对家珍说:’福贵是不会去赌的‘“家珍去城里打听过不知多少次,但没人会告诉她福贵是被抓去当了壮丁。福贵就这样消失了两个多月,了无音讯,对于他的消失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但他的母亲始终选择了相信她的儿子,相信儿子既然说过的话就不会再失信于他们,正是应了一句俗语“知子莫如此”。

一个对他的人生有着启示意义的朋友——老全

“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伤着我。春生,只要想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这是老全在乱世中经历了枪林弹雨后自己对活着的理解。即使再苦再难也要想着活下去,为活着而活着。

福贵万幸逃离了战争地,回到了熟悉的茅草屋,当他和孩子们一起挤在能听到风吹动屋顶的茅草屋里时,他的心里格外的踏实和暖和。或许这就是此刻他坚持活下来的意义,很多时候,眼泪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当福贵再次看到家人时,也禁不住的落了泪。

在后来的悲苦人生中,福贵送走了自己的母亲、乖巧懂事的女儿凤霞、对他不离不弃的家珍;最后又相继送走自己憨厚老实的女婿二喜、苦命的儿子有庆和外孙苦根。

当这一系列的痛苦折磨着福贵时,福贵没有选择一死了之,而是选择转移自己的情感到需要自己牵挂的家人身上,选择坚强的为他牵挂着的人活着。

当家人都一个个离他而去以后,他只能把最后的情感寄托在老黄牛身上。

福贵只是乱世中的一个人物缩影,在福贵这个人物下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人物和福贵一样。他的一生经历过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挫折,从富有到贫穷的生活转换、被拉去当壮丁、“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痛苦。

在这本小说里余华用着最朴实的文字为我们呈现了福贵一生的大起大落,余华的笔触虽简单却又强烈而凄冷,他的现实主义写法血淋淋的向读者展现了二十世纪的战乱中人的凄苦生活,带着批判主义诠释了“活着”的意义。

似乎17岁时只能算作看了这本书,20岁时才真正意义上去读了这本书,能够看到作者在人物背后所想展现的意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