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文每天写1000字读书

夜读·唐诗(16)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40人  清平巷1号
夜读·唐诗(1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好一个愁字!跨越200多年时空联通了词帝李煜与诗仙李白,只不过李白是“狂”愁而李煜是“忧”愁。

      今天再读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品味他的豪放愁绪。这是李白在宣州谢脁楼上设宴送别官任秘书省校书郎的族叔李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饯别抒怀诗。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那是玄宗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是李白多次游历宣城后有感而作,显现出李白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面前充满悲怆,又刚毅不屈。全诗十四行九十二字,几乎每一句都妇孺皆知,可谓字字珠玑。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感情色彩浓烈,情绪狂涛漫卷,笔势天马行空。

      登楼不写楼,送别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这是他对长期以来“出仕”遭遇和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所以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一触即发。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一爽,烦忧顿扫,可见李白豪迈阔大的胸襟。

      接着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小谢”(即谢朓,代指自己)的诗作清新秀发,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凌云壮志,秋景秋色激起的昂扬情绪将诗歌推向最高潮,一切的烦忧都丢到了九霄云外。

      但是,理想与现实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

      最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就成了李白的必然之路。

      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艺术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完美地统一起来。清代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评曰:此篇三韵两转,而起结别是一法。(前四句)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言日月如流,光阴如驶已去之。昨日难留,方来之忧思烦乱,况人生之聚散不定,而秋风又复可悲乎!当此秋风送雁,临眺高楼,可不尽醉沉酣,以写我忧乎?

      中国文人自古自带忧患意识,有大量抒写愁思的名作留传,比如李煜愁思的梧桐深院,李白愁境的刀光剑影⋯⋯那就学学李白,吟唱一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夜读·唐诗(1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