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文史赏析

《黄帝内经》三部九候断疾病(五)

2023-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

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

黄帝问:冬为阴,夏为阳,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九候的脉象,如果都是沉细悬绝的,为阴,好比冬令,冬季死干阴气极盛的半夜时分。

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是以平旦死①。

平旦死:与下文的“日中死”“日夕死”“夜半死”“日乘四季死”,是用昼夜来划分四时,如寒热往来之病,始于平旦,象征春。阳极无阴的热中病及热病死于日中,象征夏。肝经病风死于日夕,象征秋;阴极无阴的水病死于夜半,象征冬;脾胃居中,属土,寄旺于四季,日乘四季,指辰、戍、丑、末之时。

译文:脉象盛大躁动而喘数的为阳,好比夏令,所以死于阳气旺盛的中午。寒热交替发作的病,死于阴阳交会的平日。

热中及热病者,是以日中死。病风者,是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

热中及热病,死于日中阳极时分。伤于风而患风病的,死于傍晚阳气衰退的时候;伤于水而患水病的,死于夜半阴气正盛的时候。

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形肉己脱,九候虽调,犹死。

译文

如果脉息忽快忽慢、忽缓忽急,说明脾气内绝,死于辰戍丑未的时辰,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乘四季的时候。如果形体败坏,肌肉溃烂,即使九候协调,也是死亡的征象。

七诊②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

②七诊:指脉象独小、独大、独疾、独迟、独热、独寒、独陷下。诊,征象。

译文

如果7诊的脉象虽然出现,而九候都与四时顺应,就不一定是死症。所谓不死的病,是指新感风病,或是月经之病,即使出现类似七诊的病脉,实质上是有区别的,所以说不是死症。

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著者死④。

皮肤著者死:指皮肤附着于骨,干枯肉脱。

译文

如果七诊的脉象出现,脉候有败坏现象,则是死证。死的时候,一定会出现呃逆的症状。所以,治病时,必须详细的询问病人的发病情形和现在的症状,然后切循病人脉搏,以观察其经络的浮沉,根据上下逆顺来诊脉,如果脉来流畅,就说明没有病;脉来迟缓,说明有病;脉不往来,说明是死症。长期患病,肌肉瘦削,皮肤干枯乃至皮包骨头的,也是死症。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

歧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上实下虚,切而从之,索其结经脉,刺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太阳不足;䵧眼者,太阳己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黄帝问: 那些能够医治的病,应当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病在经的,刺其经;病在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血病而又身体疼痛症状的,则治其经与络。如果病邪留在大络,则用右边发病刺左边,左边发病刺右边的缪刺法治之。如果邪气长期滞留,应当在骨节交汇的地方针刺。上实下虚的,应当先切脉,然后找到络脉郁结所在的部位,刺出血,以通其气。如果眼睛上视,就是太阳经气不足,眼睛上视而又不能转动,是太阳精气己绝的表现,这是判断死神的要诀,不可不认真研究啊。

我记得七八岁在农村老家,看过一老中医给一人治病用针刺在小腿部放血,我就记得出血了,其他的记不得了。

还有一次我心里难受的不得了,夜里去医院急诊,医生做了心电图还好没什么问题,后来他说给我抽个血化验一下,抽完血过了一会儿,我感觉好多了。我也想到了,可能是我的络脉不通,抽血时通气了。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