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比医生更好的医生
面对各种疾病,我们无能、无助、无知,总是翘首企盼灵丹妙药的问世,寄希望于先进的医疗手段,或是四处寻找名医。然而,药物能治病,也能致病;名医能妙手回春,却不能包治百病。尽管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对于很多疑难杂症和慢性疾病,现代医药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样无能为力。事实上,求医不如求自己,自我养生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也是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
中医认为,“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治病莫如防病,防病必须养生,养生方能长寿”。懂得养生,在未病时可强身健体,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在生病后可增强人体正气,帮助身体早日恢复健康,更可防患某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因此,养生才是最好的医生。
生活处处有中医
一提到中医,许多人可能都会联想到苦苦的中药,各种丸、散、膏、丹,奇怪的偏方、秘方……其实这是人们对中医狭义的认知。中医并不仅限于此,它其实可以深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的衣食住行、四时变化养生等。
如日常说的顺口溜“胡椒驱寒兼除湿,葱辣姜汤治感冒。鱼虾猪蹄补乳汁,猪肝羊肝明目好”,这是中医;如你感冒了,发烧怕冷,妈妈让你多盖床被子,焐点汗,第二天你觉得舒服多了,这也是中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捂秋冻,冬日进补,依据四时的不同我们采取不同的养生方式,这也是中医。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老百姓最好能学点中医基本知识,那样,才能看清楚中医的门道,也才能找准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如果生了病,也不会动不动就听信广告、传言,反而上当受骗。
不学医不孝不仁
古人言:“子不学医则不孝,父不学医则不仁”。“子不学医则不孝”意思是为人子女者应懂得一些医学常识。特别是当今社会,很多年青人都在外面打拼,很少有时间去关心父母,而父母又不想拖孩子后腿,所以等父母病得很重了才和孩子们说,往往这个时候已经进入疾病的晚期了。如果子女多一点医学知识,就可能在平时的生活中给父母以疾病的指导,特别是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督促他们合理地用药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父不学医则不仁”是说一个做长辈的不懂点医学知识,可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忽视很多问题,从而给孩子在身体和精神方面造成终生的遗憾。仁义礼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慈子孝才是天伦之乐。打破一个个幸福家庭的往往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而中医的“治未病”正是打造幸福家庭的一个法宝。
岐黄之术传今古
养生,就是坚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做到顺应四时、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形与神俱,精神乃治。讲究的是脏腑调和,经络通畅,协调平衡。中医历来重视养生,在养生理念上历史渊源深厚、内容博大精深,养生方法亦丰富多彩。中医养生与广大百姓具有深厚的文化亲缘,这种源自民众的东西往往具有非凡的亲和力,中医的养生理念、方法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源自于医学却贯穿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老百姓自己学了中医基本知识,就会拥有一双慧眼,也能选择识别合适自己的中医方法了。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有选择性的进行体质调理、食疗、推拿按摩、艾灸等养生保健,让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只要坚持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保养身体,再加上正确的中医指导治疗,就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