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347)

2019-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光玲心语
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347)

功课第347天(20191004)

                          感受唠叨

      今天上午,一位战友带着爱人、儿子来我家坐客,那个小男孩儿今年刚好10岁,非常活泼好动,他的妈妈总喜欢不失时机教育他几句,小男孩儿虽然没有直接顶撞妈妈,但明显感受到很不耐烦。饭后聊天的时候,孩子妈妈很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真的不好管,一个问题,反复说好几遍都改不了,感觉越大越不听话了。我和爱人也分别和他们交流了一些我们的角度。

      孩子妈妈的话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有一次,大文豪马克·吐温听一个牧师演讲,最初感觉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决定不捐了。等牧师结束演讲时,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叫做“超限效应”。

      家庭教育中,超限效应最常见的就是家长们的“唠叨大法”。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对家长的话总是很不耐烦,甚至在家长眼中显得过于叛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家长对孩子干涉和提醒过多,引起了孩子的过度反应。对于一些事情,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可以适当提醒一、两次,如果孩子没有改变,那就等结果“自然惩罚”他。比如一些家长特别纠结孩子写作业的事情,每天一遍遍提醒、一遍遍催促,本来是孩子自己的事,久而久之,似乎成了孩子在替家长做事情。其实,有时候让孩子吃一些苦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一次,孩子下次自然会重视起来。

      我想,对于自尊心强的小孩子,有时候也许你只是提醒一下,他就自我察觉到了,反复的唠叨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很烦。更有甚者,还有些家长喜欢发挥想象,把一件事扩展到许多事,比如,因为一次成绩没考好,就联想到学习精力不集中、不应该看电视、不应该出去玩等。作为家长,特别是妈妈们,千万不要成为孩子们眼中的“唠叨大王”,让彼此生活在煎熬中,其实有时候少说或不说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宏光)

宏光·金玲365天通情达理功课(347)

                            坚      持

      国庆节期间,之前一同行禅的“战友”大部分都外出或学习,或出游,昨天只有五人行禅,今天正遇降温、大风天、阴天,便剩下四人――爸爸、乔叔、先生和我仍坚持行禅。

      于我来说,这也是一次特殊的体验。偌大的广场上,锻炼的人照比往常锐减了许多,那个天天都来一边放风筝,一边悠哉游哉漫步的人也不见了踪影。天气确是凉了许多,风也大了起来,甩开臂膀、迈开大步迎风而行煞是爽快。风吹着头发,短发居然也有了长发飘飘的感觉,那时我不禁想象着自己是御风而行的女子,与风合而为一,那畅快的感觉,真好!

      突然想到,这畅快淋漓之感也源于其他三人的陪伴,我的爸爸、先生,还有乔叔,也是他们的这份坚持和信任,坚定了我的这份坚持。尤其是爸爸和乔叔,两位年龄相仿的“小伙子”,精气神十足,坚持行禅的他们于我而言就是榜样和鼓励。

      头发在风中欢快地舞蹈,衣服被风吹得鼓了起来,急促又清脆的抖动禅音乐在耳边悠长而动听,四个人的抖动禅宁静、平和、喜悦……(金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