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育儿思维专题我们受过的那些教育亲子教育

孩子叛逆,是父之过还是师之惰?

2018-03-26  本文已影响4人  白衣未青

“十几岁的花季青少年,为什么不像花儿一样灿烂,令人羡慕,散发芬芳?”

“因为花儿在灿烂盛放,散发芬芳之前,总会经历一段风雨适应期”

十几岁的青少年,厌学,逃学,外宿不归,正常吗?

十几岁的青少年,任性霸道,不听父母劝告,孤僻冷漠,顶撞父母,这正常吗?

十几岁的青少年,生活还不能自理,没有理想、没有目标,这正常吗?

……

以上的一切都很正常。

LY1834650432

哪个家长不担心孩子,哪个家长不紧张孩子。但是,关心孩子是一回事,孩子在青春萌芽的时候叛逆,也是另一回事。从夫妻升级当父母,是一个过程,孩子的由乖巧到叛逆任性,也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家长为孩子烦恼,孩子给家长制造烦恼,都是正常的。

“我不听话,跟他们吵,闹矛盾,发脾气,摔东西,不尊重他们,所以他们就送我来这里啦。”这是15岁的小奇(化名)在学校与心理老师交谈时的第一句话。小奇口中的他们指的是他的爸爸妈妈。

“是的”小奇的爸爸说,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听儿子叫自己一声爸爸了。

通过和小奇的谈话以及和父母的电话沟通,心理老师了解到,小奇的父母经商,经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情感沟通。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小奇回到家经常就见不到妈妈,后来,索性就读寄宿了。与父母最多的沟通,便是没有生活费了,要钱,肆意挥霍。也许是出于对小奇的愧疚心理,父母试图用物质上的过度满足来弥补孩子。这让从小缺少家庭温暖的小杜变得放纵、任性、叛逆倔强,不管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满便对父母大发脾气,辱骂父母,甚至离家出走。在小奇眼里,父母不如自己的身边的那些朋友。未来于他而言,根本没有丝毫的想法。他认为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自己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不要干预。自己也不在乎其他人什么想法。。。。。。。

其实,很多家长大部分时候未看到孩子的成长,问题开始凸显后,还不断安慰自己,这是正常现象。不断地给自己和孩子找其他的理由解释当前的行为,想着也许某一天就会好了!但是,当发现无法掌控孩子的行为,想要努力控制孩子,反而增加了与孩子之间更大的隔阂。孩子的行为也越来越不可理喻,甚至还存有违法的危险。显然,说教已经是没有任何效果。

如果没有心理老师这个“第三者”的介入,,孩子也不会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如果没有心理老师的辅导,家长不会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没有心理老师的方案,孩子还是那个让父母头疼的孩子,父母还是那对为孩子烦恼的父母···

唠叨、责备、打骂等等消极的方式显然不是父母需要的,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也未能找到正确的方式,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与老师,都是花季风雨期孩子的奠基人。给孩子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环境异常重要,重新走进孩子的内心,也有机会让孩子倾听父母的心声,才能产生有效的沟通。学校,不止是学习课本知识,更是从孩子的心理、行为等等方面加以改善的学校。

一、军礼教育:学校采取军校模式进行封闭式的军事化严格管理,每个宿舍均配有专职生活老师24小时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从而形成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实行封闭教育+军事化训练+心理辅导+行为养成+体验教育等相结合的素质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专业化素质培养,从而学会做人及做学问。同时融入传统国学的独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坚持以孩子为本, 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学习和做事。(进一步了解相关信息,可加心理咨询老师薇信:LY1834650432)

二、养成教育。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常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往往伴随着不良的个人生活习惯,如懒惰、作息颠倒等。若要重塑孩子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性格,那么首先需要从生活的细节抓起。学校在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上采取严格的军事化标准,从准时而规律的日常作息到生活细节的处理,都在一步一步慢慢改变着孩子的生活习惯。包括与人相处的行为习惯。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生活习惯上从最开始的抵触不适应,到后期带来个人荣誉感的体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从消极懒散逐步变得积极进取。

三、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心理危机干预,解脱抵触烦闷心理,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挖掘潜在的能力,缓解他们在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在祥和的气氛中展现自我、张扬自我,对影响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心理、教育、行为、方向、目标等因素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逐步了解自我的基础上,不断反省自身的问题。重新认识自身与父母的相处模式,逐步改善。从而达到亲子间的有效沟通,发挥自身在家庭中的积极作用。

四、文化学习。同步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不耽误正常课业。并能及时针对孩子上课时的状态给予及时的关注及引导。提升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开设心理、法制及国学课程,进一步强化孩子的正确认识。

更多孩子心理信息,可咨询学校心理老师(VX:LY1834650432)。

切记:作为父母的你,像孩子这么小的时候,也有不想说的心事,也有想着玩而不是学习的思想。对待偏差行为的孩子,不仅仅是告诉孩子,那是错的,或者是为孩子的偏差犯错发脾气,而是要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做什么,要怎么样做才是对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