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完形里的自我理论》
《完形里的自我理论》
自我是什么?
自我并不是一个东西、结构或者是固定的机制,而是一个过程。
自我是一种不断在改变的组织过程。
自我是“在过程中的我”。
自我是整合者、生命艺术家,在我们生活及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发现并且创造其意义的关键性角色。
波尔斯等人将自我的活动或者是作用,描述为完形的形成以及毁灭,也就是背景和形象的形成过程。
因此,自我是个人整个接触及反应的系统,对于适应当下场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由于吸收与成长是接触不可避免的结果,自我自然会是成长的原动力。
自我并非抽象地觉察到自身,而是在某些东西的对照下觉察到自身的。这个“我”相对于“你”和“他”而存在。
在强烈的互动或者高度接触的片刻中,个人会更明显的感受到自我,而在与他周遭的世界极少有互动时,会明显地比较没有自我的感觉。
精神官能症患者会不清楚他有哪些对外的力量可供运用,而执着于他的社会地位、他过去的成就、他的习惯、他的安全感,事实上就是执着于一个不真实的、固定概念的我。
相反地,健康的自我不会去企求安全感。他拥有对外的力量,同时也接受自身不断的转变。他随时都准备好迎向新奇却未知的未来,接受它们所带来的惊喜,并可感受到他在每一种新兴的情况下皆拥有真实地实现自我的潜力。
波尔斯曾写下:当下是过去通往未来的通道,而这也是自我踏出去接触真实世界的阶段…当我们在真实的情境中集中觉察力,过去的情境被认知为有机体和环境的状态;但是就在那集中注意力的一刹那,我们手上那未改变的过去便开始崩解成很多的可能性,并被视为一种潜能。当专注持续时,这些可能性从潜能的背景中浮现而出,重新形成新的形象…未来,会从许多的可能性中引导此一过程走向另一个崭新的形象。
生命的圆满并非诞生自不真实的操纵,如控制他人与环境,而是诞生自真实的自我实现。人们藉由在自身的完整中知道并且面对自己,进而实现自己完全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