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读国学酒仙讲《中庸》

中庸概说

2019-10-05  本文已影响0人  天马酒仙

《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是被朱熹列入《四书五经》中的重要篇章。《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

《中庸》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经典,在古代长期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在民国时期,我国民间还大量存在着私塾,在私塾里读书被民间称之为“读老书”,以区别于新学。所谓“老书”,指的就是传统的儒家经典。虽然也包含有《集韵增广》、《幼学琼林》、《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等蒙学教材,但主要是读的《四书五经》,《中庸》自然是必读书目之一。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概念,尽管多数人并不清楚中庸的具体含义,但是对于“中庸”这个名词却是耳熟能详。

 中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因此,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必然要将中庸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内容。上世纪中叶的“文化革命”中曾经对于“中庸之道”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于“中庸之道”没有真正的理解,简单地误以为中庸就是做“老好人”,当“和事佬”,遇事“和稀泥”,无原则地处理事情,不表明正确的鲜明的态度。

其实中庸一词包含的内涵非常丰富,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中庸其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智慧,提供了我们观察客观事物的一个正确的视角和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无论为人还是处事,抑或为政、为商,甚至领兵打仗,均能从中庸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无穷智慧。

中庸说穿了就是一个度的问题。对待任何事物,办任何事情,都要准确地把握一个度,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过,过犹不及,即过和不及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政治上,中庸的含义就是不左不右,按照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的,既不能搞命令主义,也不能做尾巴主义。凡事都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事物的一个平衡点。不及和过都无法达到平衡。引申来看,就是凡事需要权衡,以找出一个最佳方案。中庸的智慧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找到这个最佳方案。

从这里出发,我们几乎可以用中庸的智慧解决人生中任何一个问题。酒仙将既从宏观的视角,也从微观的视角,对中庸进行深入浅出的全方位的解读。

请关注公众号:酒仙看世界。或者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加关注

欢迎转载,但请尊重版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