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想法

“一万小时”就能当专家?我还吃黑巧克力能减肥呢!

2016-08-01  本文已影响137人  夭夭Sunny

文/Zin、夭夭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是曾经刷爆朋友圈,让我们顶礼膜拜的“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以下简称“万时”)是由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首次提到的。“万时”在多年的大众传播中,已经逐步简化为“不管你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成功与天赋无关,只要足够勤奋,只要花时间就可以了”。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每天练习弹钢琴4个小时,连续7年我就可以比肩郎朗、李云迪?这是不是说我每天上班就把炒股软件打开,随时跟进股市新闻,周末就潜心研究年报,一天8小时,连续三年半就可以把索罗斯巴菲特甩在身后了?这么看来,说一口流利外语、练出马甲线人鱼线、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完全指日可待啊!

不过韩老师说得好: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而这一次,“道理”似乎都有点问题。

“万时”这个定律究竟是怎么来的?

这里不得不先提到一个概念: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

“刻意练习”是由著名心理学家K.Anders Ericsson提出的,指的是走出你的舒适区,尝试超越你现有能力,不断练习的活动。在其1993年发表的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刻意练习在成就专家水平中的作用)中,他提出天赋是人提前开始练习的“钥匙”,但并不能决定人的成就,个人能力与训练时间成正比,个人要取得更好的能力表现,必须争取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刻意训练。

没错!“万时”定律就是来自K.Anders Ericsson的研究。然而遗憾的是,Ericsson先生说,“万时”错误地“翻译”了他的研究,把“成为专家”这件事说得过于简单了。虽然“刻意练习”是“万时”的基础,但此“练习”非彼“练习”。当你重复一个你已经掌握了的技能时你会感到满足,但是它并不能帮你做的更好。更重要的是,仅仅“想要”提高是不够的——人们需要意义明确的目标,并且得有老师/教练针对这个目标设计一个计划。

“刻意练习”和“万时”主要有三大差别:


走出了舒适vs.重复练习已掌握技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 平板支撑(plank)这个技能已经在朋友圈火了很久了,或许你已知道这是检测核心力量的方法之一,或许你从只能坚持20秒提高到了坚持两分钟,并且接下来的目标是坚持5分钟。但你有没有试过把双脚踩在小号瑜伽球上做plank?相信我,核心力量不强的人,连把双脚放上去稳定住身体,都做不到。问问自己,多坚持个2分钟是在练习已掌握的技能并沾沾自喜,还是在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

有目标,也有老师/教练指导vs.我能自己坚持!

继续以平板支撑举例,你在练习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下背部酸痛?头是向前伸还是收紧了下巴?肩膀如何发力,有没有沉肩?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没有思考过的话,你坚持的越久,就越有可能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而不自知。这个时候,你需要专业教练的指导,才可以避免受伤导致的练习中断,并在正确的道路上奔向更强的核心力量。

这世上的确有运气、天赋的存在vs.只要有毅力我就能行!

去搜索看看“平板支撑世界冠军”吧,看看他的成绩,再看看第二名的成绩。或许你还可以搜到他们在上一次比拼时的成绩。他们之间的比拼,才可能会涉及到运气、天赋的原因。而你想从2分钟坚持到他们的水平,只凭借纯纯的毅力,是决然做不到的。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一万小时”这个数据也是有误导的。在Ericsson的研究中,一组最棒的小提琴学生在18岁时所花费的练习时间是平均7400小时,而《异类》只引用了一个“好看易记”的数据:这些学生在20岁时累计花费的练习时间:平均1万小时(实际上实验组中有一半的学生没有达到这个数字)。然而不管是哪个数据,这些学生离成为大师(专家)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此外,不同专业领域所花费的时间也不相同,例如在30岁左右获得国际大赛冠军的钢琴家通常花费的练习时间长达2万-2万5千小时;而30年前参与记忆增强实验的Steve Faloon只花了200个小时的训练就超过了所有人,在30年后训练手段更先进的今天,训练时间更不可能需要1万小时这么多。

看到这里,是不是心中五味杂陈...

到底是要怎样才能专家?!

whatever,

不管是多少个小时,

不管原来的认知有多少偏差,

再次行动起来肯定是没错的!

我们究竟该怎么做?

首先,去把K.Anders Ericsson的学术论文找出来看一看, VPN+scholar.google.com。看不懂英文?上知乎,有知友翻译了(见参考文献1)。知乎怎么用?......算了,臣妾真的帮不了你......如果嫌学术文章太干涩,看看参考文献2,3。此外K.Anders Ericsson今年的最新作品《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一书通俗地讲述了这些研究理论,但是中译版还要等一等。

其次,考虑清楚你想提高什么技能。因为刻意训练必定是枯燥的、痛苦的、反复的而且要持续投入时间的。炒股嘛,请注意运气的成分,这里要展开的话又是一篇,建议搜索一下《实力、运气与成功》这本书。所以,一定要考虑清楚。一定要考虑清楚。一定要考虑清楚。

第三,找到对的老师/教练/前辈。这里的重点是:可以获得正确的反馈和指点。比如读书时多缠着老师问问题,比如去健身房请私人教练,比如工作中请教前辈。需要提醒的是,只有少数的老师/教练/前辈是你要找的“对的人”,所以你也要学习辨别,对的人紧紧跟着,错的人就让他随风去吧。

最后,记住这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句话没事儿多看几遍也好,打印出来贴在墙上也好,反正要记住这世上有天赋的存在,但那是世界级的顶尖大师们比拼的事情,我等凡人,还是先解决勤奋的问题再说吧!

最后的最后,

脚踏实地的刻意练习吧少年!

戳右边:欣赏一下“黑巧克力能减肥”这个世纪超大伪科学是怎么诞生的。

大众传播真可怕.....



参考文献:(点击直达,后两篇可能需要翻墙)

1.“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刻意练习在成就专家水平中的作用)的中文翻译整理,来自知友@高太爷

2."World famous Swedish psychologist reveals how to become the best in your field"(世界著名瑞典心理学家揭示如何成为自己专业领域中的最佳)

3."Malcolm Gladwell got us wrong:Our research was key to the 10,000-hour rule, but here's what got oversimplified" (Malcolm Gladwell误导了我们:我们的研究是万时定律的关键,但万时过于简化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