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长可视化
今晚,我聆听了由陈文芳老师.主持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的阅读分享活动。说实话 去年我就买了这本书,由于362页的搬砖头,一直迟迟没有勇气和大块时间慢慢啃读。
文芳老师给出几个思考问题为聚焦抓手,目标指向性很强。
如1.《绪论》第4页,作者说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存在相同的一般性问题:没有明确的智力目标。由此可见,在作者看来,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有明确的“智力目标”。请结合你自己的教学设计(或单元教学设计),谈谈这节课(或单元)的“智力目标”;并说一说,你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来帮助学生达成这些“智力目标”。
7:38分,我吃完饭快速坐到电脑前,广东教九年级数学的王斌老师根据自己发表的一篇论文来分享自己的教学实践,虽然不算难,但是我也没有怎么听进去,我依然坚持坐着听。
2.《绪论》第4页,作者提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教学计划该如何制订才能使每位同学都受到知识的影响?请从你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出发,说一说,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受到知识的影响”?请结合具体的学生故事,说一说,当一个孩子“受到知识的影响”,可能会有哪些外在表现?
一为女老师以学习时间为教学案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培养,重视学生发展的能力,目标进阶性非常强。尤其是第4个核心目标是根据所学的知识,规划时间作息,我让我脑洞大开。
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这就是一项重要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像我,本来学回来感觉很疲惫,就打算靠在床上读钟杰老师的《治班有道》。由于自控性差,我只看了十分钟书,却刷了将近半小时的视频。老公下班回来,我才匆忙做饭吃饭,我特别后悔,不如早点书法打卡。
3.《绪论》第7页,作者说:只有通过多种持续性的评估,以及更大程度地关注形成性(和表现性)评估,才能产生和激发理解。请你结合一个具体的学生成长故事,或一次单元教学设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好几位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分享给我很大启示,学生是在慢慢成长的儿童。
从去年接手三年级,不少基础差的,调皮的孩子都在发生改变,有的改变很大。如父母都在国外去年上网课一直跟着保姆的男生浩,性格特别胆小,学习一塌糊涂。
现在由爷爷奶奶陪伴,爷爷经常给我打电话交流沟通,他的学习和衣着,性格发生了很大改变。期末考试,我惊喜地发现他不是班上最差的。而且这孩子特别爱劳动,放学后和几个值日生拿着抹布跪着擦地板,还特别快乐,他爷爷说给他报了一个书法班,让我头疼的书写也在逐渐清晰。
还有女生莹很老实,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去年刚接班真是让我很着急,听写生字错误百出,第一次写作文只有不到一段。虽然现在成绩依然在下游,但是从书写来说的确好多了,我不断鼓励她,给家长交流多抓基础。开学后,这孩子从家里端了四盆鲜花装点我们的教室。
还有写字基础比较弱的小男生雄,自从去年我去他们家家访约定每天给我发一篇字词作业,一直坚持到现在。
有时候我指出某个字不好看,他都很快改过来。功夫不负苦心人,上次期末考试到90分也与坚持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
无论是老师们分享的让学生讲解错题,还是复盘一天做的好事和坏事的感受,以及文芳老师的教育写作都指向了连续性评估,天长日久才会凸显水滴石穿的巨大作用。
文芳老师说,没有一个孩子会拒绝一个真正对他好的人,这句话给我很大启示与震撼。原来教学和转化顽劣孩子都是有招数的,很多妙招都可以试一试,愿招招见真情,招招促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