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闪光处打造孩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不管从事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无疑都应该将德育教育时时渗透在教学中、在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细微处。
以前的我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总容易出现立刻根据孩子平时的表现来做出判断以至于急躁处理的情况,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打磨,我知道了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而不要一冲动就用直觉做出判断或者用定势眼观来看待孩子,因为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错误,就像学习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和道德品质没有多大的关系。我还知道了在他们出现问题时,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用理智的态度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准问题的所在,继而制定确切可行的解决方法,这样很多问题就会悄然解决,而不再称其为问题,而教师也正好利用这次契机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润无声”的教育。
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颗向善和向上的种子,教师要做的就是细心发现、仔细观察,找准适当的机会为之施肥和浇灌,让这颗种子顺利发芽,日益成长。同时教师必须做到时时提升自己:积极研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并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更要多角度、多方面去感受学生、去欣赏他们:
一、多种角度找寻孩子的优点
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不能只用一个评价标准——学习成绩来评价。而学习成绩优秀只能说明他的学习能力强或者说他在学习上所花费的精力比别人多,并不能说明他的其他方面就比别人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都有自己的特长所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睁大眼睛找寻孩子的优点,尤其是学困生的优点:见人打招呼,清洁卫生做得好,这是优点;学习努力、字迹工整,这是优点;擅长画画、会做手工,这也是优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于是我们可以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很棒!教师则用欣赏的眼光去接纳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肯定他们的优点并且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以此来促进学习成绩的进步。
从孩子的优点或特长入手,让他们感受到这些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继而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这个教育方式与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内在的动力决定着孩子成长的速度”不谋而合。只有当孩子们在精神上获得了力量,他们的自信心才会增强,他们才会有勇气战胜其他的困难。这对于他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教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
我十分赞成李希贵老师的观点:“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在很多时候孩子们犯错其实只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孩子,不要轻易地使用道德标尺衡量孩子。仔细地找寻事发原因、冷静地采取解决办法、理智地进行具体教育。教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我尝试着将这些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有些孩子有了可喜的变化:以前总是学习无精打采的郭同学开始积极举手发言、认真思考问题;做题拖拉的吴同学开始认真书写、按时完成作业;总是违反课堂纪律的王同学也开始努力地控制自己……他们都从自己的优点中找到了自信,于是那颗向上的种子开始发芽。而我也因为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优点,让自己从内心里去喜欢他们,突然发现我对他们的缺点不再那么反感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要求他们改这个缺点改那个缺点,我的“期望效应”降低,却不知不觉地让孩子们自信起来,他们的优点自然也多起来。
所以,请用欣赏的眼光接纳孩子,去真正地喜欢他们,真诚地赞扬他们的优点,接纳并且智慧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从内心去喜欢他们,不是因为他这次考了第一名或者100分;即使他考倒数第一,只要他是努力的,我们都要去接纳他们,并且不断地从孩子的闪光处打造我们的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变得更自信、更优秀。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