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记忆》67:过端午花船泊岸
【本文作者:郑小敏】
成都人好耍又会耍,近几年(2007年)又有了乘游艇赏锦江的活动。到了节日之夜还放河灯祈福。这些事儿我一次也没有尝试过,不过我曾坐花船在锦江中过端午节,别有一番风味。
20世纪40~50年代,成都的交通运输很大程度依赖水运,东门大桥至九眼桥以下,有很多运送物资的码头和木船。每年端午节,船老板们要“扎花船”供人们租乘游锦江。坐在花船上看划龙船、抢鸭子,比站在河岸边舒服多了。
虽名为“花船”,但却只是一般木船装点而成的。船老板为了乘端午节之机挣一笔额外钱,雇来工人用几根竹竿捆扎一个方框架子固定在船上。挂上一条条色布或绣花帘子,再罩上一个布蓬顶,就像一笼围帐,这就是花船了。花船中有桌椅、有茶水,人坐在舱中如坐在一间明亮帷幔的房中。那时人们居住的小青瓦房,大都阴暗采光不足,能借节日出游,很是兴奋,所以许多人举家出行。
常言说:早端阳,晚中秋。过端午节一般从上午就开始了,若想租只花船更得早到。这天很多行业停工歇业,商店也大都要关门过节,人们涌向锦江,自安顺桥至九眼桥下河两岸人山人海,连通往锦江的大街小巷也熙来攘往。那一天,男人们长衫夏褂,西装革履,女人们涂脂抹粉,珠光宝气,绸缎绫罗衣衫裙袍,把压箱子的好穿戴都翻出来了。最有趣的是,这一天许多上成都学手艺的学徒工,也都收拾干净,理个发,买双丝线草鞋穿起。
花船也分档次,便宜昂贵各有不同。我们一家七八个人坐上船,被撑到河中一处停泊,船老板就离开了,其他的船也这样。寻常百姓,带点瓜子果儿、盐蛋粽子将就在船上耍几个小时,有钱人家到中午包席桌,饭店伙计将酒菜送到船上。于是吆三喝四,猜拳行令,觥筹交错中你喝我喝闹得不亦乐乎。
吃过午饭,有钱人家的太太女眷,立刻摆开牌局搓麻将。我们那时爱唱民谣:“打一牌,摩登票子拿出来,摸红中、打白板,和了,拿钱来。”但那时只有少数有钱人家才打麻将。
包租花船的人中还有许多喜欢听唱曲的,坐在船上也要呼艺人来唱,写一张纸条找船老板去请艺人来。那时从事曲艺的人地位低,平日里在茶馆唱,到端午节也来锦江边挣钱。艺人带着乐器家什上船,清音、车灯、荷叶……唱的都是民间小调,丝竹管弦,吹拉弹唱,乐音在水面更悠扬悦耳,赢得江中岸上一片喝彩。接着这船完了又去那船,艺人们这天挣钱是较平常多得多的。
那一天的锦江,算是最热闹的时候。
(下篇:《渐行渐远忆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