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方法133——《天性教养》

2024-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井蛙读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每一种方法都适合自己,但别人的成功总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今天继续分享麦克林 · 杜克里夫的《天性教养:养育高情商、高技能、高自信的小孩》。

        第4章    如何让孩子主动做家务?
      “从他们很小的时候开始,你就要教会他们主动帮忙做家务。”玛丽亚告诉我。
        玛丽亚·德洛斯安赫莱斯·通·布尔戈斯是一个完美的超级妈妈,可以教我们如何培养乐于付出的孩子,同时让孩子对主动做家务感到自豪。显然,她已经非常成功地将这一价值观传递给了她的大女儿安吉拉,她不仅会主动洗碗,还会在妈妈外出办事时打扫房子。玛丽亚还有2个女儿,一个5岁,另一个9岁,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我们可以看到玛丽亚如何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调整培养方式。
        玛丽亚告诉我,让孩子自愿地做家务这件事情,需要花费多年的时间去学习。“你必须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教他们,最终他们会领悟的。”
        在这方面,教孩子做家务有点像教他们阅读或做数学。你不能只在口头上教一个4岁的孩子,把乘法口诀表贴在冰箱上,然后期望这个小孩马上就能学会3×3=9和8×4=32。
        教孩子做家务也是如此。你不能只是挂上一个家务时间表,就期望4岁的孩子在没有你要求的情况下,开始在每周二和周四洗碗。就像玛丽亚说的那样,你必须慢慢地教孩子、训练孩子。孩子不仅需要知道如何做家务,还需要知道何时做,以及为什么做家务对全家和自己都有好处。
        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家务时间表可能会阻碍孩子成为乐于付出的人。为什么?因为我们整体的目标是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世界,并学习何时需要做特定的家务。如果一个家务时间表告诉孩子周二要洗碗,周三要扫地,周五要倒垃圾,孩子可能会得出结论:“这些任务是我唯一需要做的事情。”而后,孩子就不需要在其他时间关注周边环境,甚至可能会忽略不在表格上的家务。这个表格最终会教孩子与“乐于付出”相反的东西,即“表上的事情就是你全部的责任”。
        玛丽亚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乐于付出的精神,就像父母教孩子做数学题一样。你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3个关键要素或步骤。这3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用于传递价值观的极为强大的配方,这也是我们将会在本书中看到的。世界各地的文化,包括西方文化,都会使用这个配方来教授孩子所需的所有技能或观念。
      我将在这里介绍第1个步骤,然后分别在接下来的两章中介绍第2个和第3个步骤。
好,我们开始吧。
对于像我这样的西方父母来说,第一步是违背我们的直觉的,你必须做的事情几乎与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相反——你需要把家务交给最不擅长做家务的家庭成员。
第一步:重视“幼儿家政公司”的作用
我直接问了玛丽亚,如何才能养育出如此乐于付出的孩子。玛丽亚向我介绍了一个概念,我称之为“幼儿家政公司”。是的,我指的是年龄在1~4岁之间、行动笨拙、说话不清、走路像喝醉了的幼儿,指的是那些我们更倾向于用“可怕”而不是“有用”来形容的小人儿。
玛丽亚说,这些笨拙的小人儿是培养出乐于助人的大人的关键。为了解释她的意思,她指着她最小的女儿艾莉克莎说:
“不管我在干什么,艾莉克莎都想试一试。我做玉米饼的时候,如果不让她做,她就会大哭大闹。之后,她总想拿着扫帚扫地。”
“你对此怎么反应呢?”我问。
“我会让她做玉米饼,给她扫地的扫帚。”玛丽亚说。
“她真的能扫地,或者给你帮上忙吗?”
“这不重要。反正她是想帮忙,所以我会允许。”玛丽亚坐在吊床上说,她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
“她想帮忙的时候,你都会允许?”我问道,仍然不理解。
“即使她会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
“是的。这就是教孩子做家务的方法。”
如果你观察世界各地的家庭——无论他们是在尤卡坦州种玉米、在坦桑尼亚狩猎斑马,还是在硅谷写书——家庭中的幼儿都有两个共同点。第一,爱发脾气。是的,民族志记录表明,无论你住在哪里,幼儿时期的孩子发脾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第二个共同点就有些令人惊讶了,那就是他们都非常乐于付出。无论在哪里,幼儿都渴望帮助他人——非常渴望。
        一项研究显示,20个月大的幼儿会放下手中的新玩具,走到房间另一端去帮助成年人捡起地上的东西。没有人要求幼儿提供帮助,幼儿也不需要奖励。这项研究还发现,如果在幼儿提供帮助之后,给他们一个玩具,他们再次给予帮助的可能性会更低。这就是“乐于付出”的精神!
没人确切地知道为什么幼儿有如此强烈的助人动力(以及为什么奖励会削弱这种动力)。这种动力可能源自于他们想与家人在一起,与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看护者建立联结的愿望。
“我认为这一点非常关键,”瓜达拉哈拉耶稣会大学心理学家雷贝卡·梅希亚-阿劳斯说道,“与他人一起做事情会让他们感到快乐,这对他们的情感发展非常重要。”
我在尤卡坦州时,玛丽亚也强调了同样的观点:“孩子小的时候,喜欢做妈妈在做的事情。艾莉克莎喜欢和她的玩具和洋娃娃过家家,她会扮演妈妈的角色。”
换句话说,全世界的幼儿都天生具备“乐于付出”的精神,即使在美国也一样。差别就在于父母对待孩子付出意愿的态度。这一态度至关重要,它很可能会决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会自愿提供帮助,或者是“将这种习惯退化掉”,雷贝卡说道。
        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每个帮助要求——或让孩子任性地做任何事情。如果任务对孩子来说难度太高,父母可以先忽略孩子的请求,或将任务分解成一个更小的、更可行的子任务。如果孩子开始浪费材料,父母要引导孩子有效地完成任务,或者让他们先离开。
      心理学家认为,年幼的孩子越早开始帮助做家务,他们长大后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个习惯帮忙做家务的、热心的青少年。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可以为他们将来主动帮助家庭奠定基础,转变他们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角色,让他们成为一个更有责任感和贡献价值的成员。
反过来,如果你不断打压孩子的帮忙愿望,他们会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扮演另外的角色——四处玩耍、不妨碍其他人做家务。换句话说,如果你多次告诉孩子“不,你不用参与这项家务”,最终孩子会相信你,不再想帮忙。孩子会觉得在家里帮忙不是自己的责任。
        幸运的是,情况还有转圜的余地。各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包括我认识的一些成年人)可塑性都非常强,他们想提供帮助的愿望非常强烈,所以家长可以很容易改变这种模式。关键在于,你作为父母,如何转换对孩子的看法。遵循下一章的建议,鼓励孩子在任何年龄段参与家务活动,你就能在自己意识到之前,将一个只关注自我的青少年变成一个快乐的洗碗能手。

        好像我们现在的方法做反了。

        在太多的功利心与资本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教育被改的一塌糊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纠正过来也不可能一日即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