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左脑思考社会,用右脑感受社会
《半脑世界》是一本适合的阅读人群非常广泛的书籍。如果你身患重病感觉人生无望,可以看一看这本书,因为中风导致丧失社会功能需要重新康复和学习的脑科学博士的康复过程。这个过程枯燥漫长有时还会带来绝望,但是最终作者又恢复了健康。这个过程也许能给很多因为类似的突发性疾病人生陷入混乱的人带来希望,我们的人生经历了与他人不同的重大挫折,但是我们最终都会战胜困难获得新生。
当然,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学或者脑科学爱好者,这本书也非常适合你。书中用作者的康复体验为大家描述了仅仅只剩下半脑以后,我们眼中的世界与他人有何不同。
作为一个脑科学爱好者,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书中主要描述了人类左脑和右脑在功能上的细微差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左脑和右脑功能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是通过左右脑共同开工,对于某件事物进行整体感受然后进行细节补充。这一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增益的。但是右脑和左脑在侧重点上又有不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3128/350d5ddb1f1d6553.jpg)
通过这本书,我对自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从小就是一个更擅长使用右脑的人,所以在记忆方式和擅长领域上跟很多人都有着巨大的不同。右脑更擅长对于事物整体的感受,对于感觉的感知以及拥有超强的非语言类的理解力。左脑更擅长记忆规则、补充逻辑,发掘危险以及按规律性节奏进行机械化的工作。
作者因为中风丧失了左脑功能,进而才能在康复过程中体会到了使用右脑的魅力(最有意思的是,这个作者在中风前居然能发出,“一个脑科学家在事业鼎盛之时中风了,能够亲身经历这一场事故将是一个多么特别的体验。果然科学家都不是一般人”)。这种轻松舒适的感觉甚至让她一度想要放弃恢复的欲望。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3128/956d681ecbe58928.jpg)
在康复以后,这段受伤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右脑的魅力,与中风前相比,她对于非语言类的抓捕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能更好的共情这个世界。在康复以后的生活中,她能够更加敏锐地区分左右脑在做决策时带来的细微差异。这对于一个脑科学家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珍贵的能力。
左脑更具现实化,让我们所有的生活困在这个躯壳之中。但是右脑更具意识化,它让我们感受到我们就是流动的液体,可以很好的跟整个宇宙融合,这种包容感犹如母亲的怀抱让人感到舒服与温暖。
而左脑因为过于在意社会规则、细节和个人与现实社会真实的链接,所以它的过度使用经常会给人带来抑郁、焦虑、愤怒、愤怒绝望等负面情绪。通过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也许当下大部分人在生活中对于左脑的使用熟练度是远远高于右脑的,所以冥想等练习也许提高的就是我们的右脑能力。随着右脑感受能力的提高,我们才能够使用右脑来平衡左脑的过度使用让自己放松下来。
同时,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如果家中有类似中风需要康复的病人,病人在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12853128/b9324195db404617.jpg)
首先,我们要做一件事的第一要义是我们要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康复,这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陪护人以及病人自己都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对待病人就要像重新教养一个小孩儿一样耐心,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用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小孩和病人对于周围的不耐烦是很敏感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康复过程对于我们的来说也能很好的代入到育儿过程中去。在康复过程中的第二个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将每件事拆分得细一点,然后在每一个步骤取得胜利的时候都要庆祝。这样可以让我们用更乐观的心态面对漫长的康复过程。
最后,在康复过程中要设置一个不大不小,但与社会有密切链接的目标对于康复是有帮助的。作者在康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康复目标就是要参加一项演讲还不让观众看出来她是一个中过风的病人。
当然,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启发依旧是关于人类右脑的探索,以及作者康复后获得的全新的思维方式。感受生活,感受社会,提高自己与世界的融洽度需要我们提高我们对于右脑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