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父母实践课程】19.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1978年,美国教授做了一项实验,找来一群孩子玩拼图,观察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拼图开始很简单,后来越来越难。
伴随着拼图越来越难,有些孩子开始抗议:“现在一点都不好玩了!”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坚持要“放弃”,甚至直接将拼图推到地上。
相反有个10岁的男孩拉来一张椅子坐下,搓着双手,砸吧着嘴巴,大喊一声:“我喜欢这个挑战!”另一个孩子则露出喜悦的表情,斩钉截铁地说:“你知道吗?我期待这个拼图会非常有意思。”
这群孩子的智商无甚差别,情商也都很高,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困难,有些孩子会选择逃避放弃,而有些孩子则选择迎难而上呢?
我也经常在写作课上观察我的学生。每每我把写作的题目抛出来后,有些学生立马就叫起来了:“哇呀!好难哦!怎么写啊?我不会写啊!”有些学生则会说:“题目是有些难,不过老师你如果帮我们分析一下,应该可以写出来。”然后我就从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进行分析,甚至怎么开头,如何结尾,在文中某处使用何种修辞手法都会告诉学生。讲完后我就安排学生开笔写作,有些学生一定会按要求完成,如果实在太难,他们会通过模仿、摘抄等方式完成,总之,他们一定会完成。有些学生则会打折扣,甚至还会随便应付。一段时间下来,积极完成写作任务的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很明显,偷懒应付的学生作文水平未见半点提升。
实验中选择逃避放弃的孩子,以及我的写作课上消极应付写作任务的学生,多拥有固定型思维,实验中选择迎难而上的孩子,以及我写作课上克服困难积极应对写作任务的学生,则拥有成长型思维。那么何为“固定型思维”,何为“成长型思维”呢?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特质和能力都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任何能力和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
具体来说,这两种思维方式有何不同呢?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规避挑战,痛恨变化,老是关注限制。他们在改变现状上无能为力,不接受批评,总是呆在舒适区,总是觉得努力是无用功,认为知识用不着就无需学习。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欢迎挑战,拥抱变化,总是寻找机会,凡事皆有可能。他们珍视反馈,主动学习,喜欢探索新事物。他们觉得每次失败都是迭代跃迁的机会,认为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商业社会里讲“穷人恒穷,富人恒富”,除了这两个阶层本身的人力资源和原始资金不同外,主要还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前者固定型思维占上锋,后者则是成长型思维占主要。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更加坚韧,他们认为遇到的挑战可以帮助自己学习和成长。挑战越大也就意味着成长的空间越大。即使挑战失败了也不会轻易否定自己,而是从过程中寻找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越来越优秀的人。
成长型思维对人的成长如此重要,那么它是天生的吗?非也!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向人们揭示了“成长型思维”的本质特点,它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而成!那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呢?
首先是教育者本身要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把成长型思维变成自己的主要思维模式。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首先相信孩子的能力是可以不断得到成长的。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父母,首先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孩子总是持否定态度。
最近两天我正在为学生做毕业前夕的综合测评,其中有一项是家长为孩子写一个综合评语。我在读家长评语的时候,发现家长的评语正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学业成绩优秀,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优良,心态积极,配合度较高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多拥有成长型思维,而学业成绩较差,态度行为消极的学生父母,大多持有固定型思维。我不妨贴两则评语出来供大家对比,也顺便警醒自己。
徐某某是一位阳光上进,具有号召力的孩子,自尊心强,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物特别上心!有时虽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但总是在不断地进步!学习上需要极强大的外力促进督导,希望能在家校互动的力量下发挥所长,做到天天有收获,日日有长进,争取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段评语,我们可以归纳出哪些信息?一是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肯定;二是家长指出了孩子的不足,但仍看到了希望;三是家长明确地知道自己孩子需要外部力量督促就能有收获!总之,即使有否定,也非常克制,更多的则是期望通过行动来帮助孩子争取一个美好的未来!这就是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们再来看另一段家长评语:
韩某是个不懂礼貌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用脑袋去想。她是个不诚实的孩子。读书又不愿意背书,字又写的不好,我对她太失望了。
从这则评语中,我们看到什么了?家长对孩子全是否定,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孩子任何的亮点,字里行间全是失望!我看到这段评语忍不住为我的学生韩某打抱不平,发了一则短信过去批评韩某的父亲:
有你这样评价女儿的吗?孩子所有的问题,不都是父母带出来的吗?父母改变,孩子才会改变。我教韩某几个月,我觉得她是个非常不错的女孩,即使存在一些问题,也是因为你的家庭教育有问题。今后要记得,自己的女儿是拿来呵护与欣赏的,不是拿来否定与贬斥的。这个世界真还没有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作为父亲,要看得起自己的女儿!哪怕你女儿在别人眼里是一堆烂泥,在你这个父亲眼里,都应该是一块黄金!
解不解气?当然很解气!但家长的思维模式不改变,这孩子哪有什么前途?事实上,这个孩子目前不论是从学业成绩来讲,还是从人际交往来看,都是被边缘化的人物!如果不是我教她,她甚至都搞不清楚自己是谁!
其次,要不断地强化孩子的认知: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我努力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我就一定有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水滴石穿,功到自然成!比如初中课本要求学生背诵84首古诗词,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就会这样想:这84首古诗词一下子背完实在太难了,但只要坚持每天背一首,84天就能背完!我每天背完一首,还要坚持复习头天背过的那一首,我不仅能把84首古诗词背完,我还不会忘记!只要有这个认知的孩子,都不会抗拒背古诗词这个事,而不具备这个认知的孩子,就会产生各种畏难情绪,消极逃避,最后任务越积越多,难以完成,干脆就赖皮不完成了。
第三,要理智科学地夸孩子。不要总是逢人就说,我家孩子吧,特别聪明,智商很高,不论做什么事都做得最好!这样的夸奖虽然让孩子暂时得意,但更大的风险在等着孩子!孩子为了维护所谓的聪明,就会拒绝尝试各种新奇的事情,因为他害怕失败,害怕别人摘掉他“很聪明”那顶帽子。我以前教过一个男学生,从小被父母亲戚夸奖智商高,结果数学经常考不及格。每次考差了,他都不屑一顾地说,我只是不想考好罢了!有一次老师根据学情把他分到B组,让他写B组题,他竟然拒绝做题,理由是:让我做这么浅的题,简直是侮辱我的智商!事实上,就连B组题,他也写不出几个了。
夸孩子一定要夸后天的努力,夸做事的过程!比如,某某,你今天记住了10个英语单词,并全部写对了,我很为你感到高兴!再比如,孩子作文写得好,不妨这样夸:某某,你作文第三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文笔精妙,很打动我啊!这样夸孩子,他就知道了,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那就必须去干活!把手头的活干漂亮!
第四,奖励过程而不是只奖励结果,奖励进步而不是只奖励优异。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许诺:你要是在期末考试中考到年级前10名,我就给你买手机,或者是带你出去旅行!手机不是不可以买,旅行也不是不可以去。而是要看到孩子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努力,这份努力是值得嘉奖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孩子喜欢就好!
还有,就算孩子付出努力后,所得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但只要进步了,哪怕进步很小,都要给予奖励!
唯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拒绝挑战,不惧失败,才会把失败当作成功之母!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科学家说的:大脑中神经元之间负责传递信息的组织叫做“突触”,突触会根据环境的刺激不断生长。当我们每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就会产生新的突触。当强化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时,突触就会得到巩固,人就会变得聪明而积极!这就说明,父母要不断地给孩子制造学习新知的机会!一句话,喜欢折腾的人,敢于拥抱不确定性的人,也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大脑里的突触会更加发达!
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对一个人能否拥有美好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千万要重视!成长型思维的培养,就是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