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牛IT观察

大数据经典算法解析(10)一CART算法

2017-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冬瓜小正太

姓名:崔升    学号:14020120005

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en-heng/p/5173704.html

【嵌牛导读】:

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CART)是由四人帮Leo Breiman, Jerome Friedman, Richard Olshen与Charles Stone于1984年提出,既可用于分类也可用于回归。本文将主要介绍用于分类的CART。CART被称为数据挖掘领域内里程碑式的算法。

【嵌牛鼻子】:经典大数据算法之CART算法的简单介绍

【嵌牛提问】:CART是一种怎么的算法,其数学原理又是如何?

【嵌牛正文】:

 1. 前言

不同于C4.5,CART本质是对特征空间进行二元划分(即CART生成的决策树是一棵二叉树),并能够对标量属性(nominal attribute)与连续属性(continuous attribute)进行分裂。

2. CART生成

前一篇提到过决策树生成涉及到两个问题:如何选择最优特征属性进行分裂,以及停止分裂的条件是什么。

特征选择

CART对特征属性进行二元分裂。特别地,当特征属性为标量或连续时,可选择如下方式分裂:

An instance goes left if CONDITION, and goes right otherwise

即样本记录满足CONDITION则分裂给左子树,否则则分裂给右子树。

标量属性

进行分裂的CONDITION可置为不等于属性的某值;比如,标量属性Car Type取值空间为{Sports, Family, Luxury},二元分裂与多路分裂如下:

连续属性

CONDITION可置为不大于εε;比如,连续属性Annual Income,εε取属性相邻值的平均值,其二元分裂结果如下: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选择哪种特征属性及定义CONDITION,才能分类效果比较好。CART采用Gini指数来度量分裂时的不纯度,之所以采用Gini指数,是因为较于熵而言其计算速度更快一些。对决策树的节点tt,Gini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Gini(t)=1−∑k[p(ck|t)]2(1)(1)Gini(t)=1−∑k[p(ck|t)]2

Gini指数即为11与类别ckck的概率平方之和的差值,反映了样本集合的不确定性程度。Gini指数越大,样本集合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分类学习过程的本质是样本不确定性程度的减少(即熵减过程),故应选择最小Gini指数的特征分裂。父节点对应的样本集合为DD,CART选择特征AA分裂为两个子节点,对应集合为DLDL与DRDR;分裂后的Gini指数定义如下:

G(D,A)=|DL||D|Gini(DL)+|DR||D|Gini(DR)(2)(2)G(D,A)=|DL||D|Gini(DL)+|DR||D|Gini(DR)

其中,|⋅||⋅|表示样本集合的记录数量。如上图中的表格所示,当Annual Income的分裂值取87时,则Gini指数计算如下:

410[1−(14)2−(34)2]+610[1−(26)2−(46)2]=0.417410[1−(14)2−(34)2]+610[1−(26)2−(46)2]=0.417

CART算法

CART算法流程与C4.5算法相类似:

若满足停止分裂条件(样本个数小于预定阈值,或Gini指数小于预定阈值(样本基本属于同一类,或没有特征可供分裂),则停止分裂;

否则,选择最小Gini指数进行分裂;

递归执行1-2步骤,直至停止分裂。

3. CART剪枝

CART剪枝与C4.5的剪枝策略相似,均以极小化整体损失函数实现。同理,定义决策树TT的损失函数为:

Lα(T)=C(T)+α|T|(3)(3)Lα(T)=C(T)+α|T|

其中,C(T)C(T)表示决策树的训练误差,αα为调节参数,|T||T|为模型的复杂度。

CART算法采用递归的方法进行剪枝,具体办法:

将αα递增0=α0<α1<α2<⋯<αn0=α0<α1<α2<⋯<αn,计算得到对应于区间[αi,αi+1)[αi,αi+1)的最优子树为TiTi;

从最优子树序列{T1,T2,⋯,Tn}{T1,T2,⋯,Tn}选出最优的(即损失函数最小的)。

如何计算最优子树为TiTi呢?首先,定义以tt为单节点的损失函数为

Lα(t)=C(t)+αLα(t)=C(t)+α

以tt为根节点的子树TtTt的损失函数为

Lα(Tt)=C(Tt)+α|Tt|Lα(Tt)=C(Tt)+α|Tt|

令Lα(t)=Lα(Tt)Lα(t)=Lα(Tt),则得到

α=C(t)−C(Tt)|Tt|−1α=C(t)−C(Tt)|Tt|−1

此时,单节点tt与子树TtTt有相同的损失函数,而单节点tt的模型复杂度更小,故更为可取;同时也说明对节点tt的剪枝为有效剪枝。由此,定义对节点tt的剪枝后整体损失函数减少程度为

g(t)=C(t)−C(Tt)|Tt|−1g(t)=C(t)−C(Tt)|Tt|−1

剪枝流程如下:

对输入决策树T0T0,自上而下计算内部节点的g(t)g(t);选择最小的g(t)g(t)作为α1α1,并进行剪枝得到树T1T1,其为区间[α1,α2)[α1,α2)对应的最优子树。

对树T1T1,再次自上而下计算内部节点的g(t)g(t);……α2α2……T2T2……

如此递归地得到最优子树序列,采用交叉验证选取最优子树。

关于CART剪枝算法的具体描述请参看[1],其中关于剪枝算法的描述有误:

(6)如果T不是由根节点单独构成的树,则回到步骤(4)

应改为回到步骤(3),要不然所有αα均一样了。

4. 参考资料

[1] 李航,《统计学习方法》.

[2] Pang-Ning Tan, Michael Steinbach, Vipin Kumar,Introduction to Data Mining.

[3] Dan Steinberg, The Top Ten Algorithms in Data Minin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