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开端!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中国的文字,更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创造。
与表音的西方文字不同,中国的象形文字是表意的,每个文字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记录着某种情感,并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丰富着内涵。绵延不断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文明,而我们祖先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沿用至今,从殷墟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文明脉络。
敬畏与感恩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因为文字囊括了天地的精髓,世间的万物得以被文字描绘,发生的故事得以被文字记录,内心的情感有了抒写的载体,脑中的思想有了记述的痕迹。于是有了历史、有了文艺、有了学术、有了文明与文化。
从今天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远古文字的痕迹,看到当年一笔一画的古朴与深刻,也看到蕴含其中的思想与情感。
每一个字,有筋有骨,有血有肉。透过文字,回溯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探寻文字的源头活水,解释她们的含义,讲述她们的故事,也通过她们,来一起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丰厚。
每个人小时候学数数,都是从一开始,一二三。
一,是最小的正整数,是自然事物计数的开始。汉字的“一”是为算术意义上的“一”制造出的抽象符号,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根算筹的象形文字。但它却以最直观的形式表示了它既简约又丰富的内涵。
中国古人对“一”有着深邃的哲学思考。他们将“一”看作道生万物的开始。
正如《道德经》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文解 字》在解释“一”的时候,也说“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 物。”可见“道”与“一”有着密切联系。
另外,在中国古代老庄哲学中,有一 个名词叫“太一”。“太一”是道的别称,它大于“一”而产生“一”,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正是由于“一”代表最初、最先,人们就对“一”赋予了积极、果断、争得 胜利的内涵。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寓意韬光养晦、积攒实力之后一举取 得震惊世人的成就;又如“一鼓作气”,寓意趁士气高涨、精神振奋之时完成最 艰难的工作;又如“一马当先”,寓意锐意进取、独力攻坚、带领团队迅速取得进展。
同时,“一”又代表单一、纯粹,人们赋予“一”坚贞不渝的含义。“始终 如一”,是说做人要不忘初心,最初怀抱的美好信念,无论多么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下去。“从一而终”,虽然最初是针对女子而言,但后来却更多地用来表示坚 贞不渝的爱国气概与民族气节。这里的“一”代表的是忠诚、坚贞、不屈的品
练书法,写“一”,其实并不简单。这简单的一笔,有起有落,要中正、要平稳。而“一”的内涵也是如此。它既承载着中国人对世界、宇宙的哲学思考,又涵盖了对做人、处事原则的追求。它抽象,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简约到极致,又丰富到无穷无尽。
大哉乾元,奥妙哉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