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断的翅膀(七十)斗智斗勇

2023-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记搏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证明了单纯靠三班抽检并不能真正保障产品质量,于是公司又给配备了白班抽检人员,后续又增加了库中抽检人员。

正常来讲产品入库就是合格产品,不需要再配备库中抽检人员,可是因为抽检本身存在的概率问题,所以即使是合格产品在发往客户那里后仍然会出现质量问题,所以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质量,为了避免有问题产品发到客户那里,也便根据需要下了决心。

可是说白了,产品质量的保证并不是靠质检人员抽检出来的,归根结底是依靠车间生产出来的,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检验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将缺陷产品检出,那么即使没有质检人员的抽检,产品也不会出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

领导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却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他不会说是生产车间没生产好,只会说是质检处没有控好,可是若是没有问题,那么就会说是车间生产的好,而你质检处的作用就会忽略掉了。

质检处永远是处在风口浪尖,这些我,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

按说公司领导们对产品质量如此重视,我们的工作应该很好干,因为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就可以了,可是只有在一线的我们才能够清楚,事情往往没有这么简单,真正执行起来有多么的难。

开会的时候,大会小会都是质量第一的口号,可是落到实处,就连领导都会对你的工作干涉一二。

在我看来,领导们对产量的重视远远大于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因为有产量才会有产值,从理论上讲有产值才会有效益。所以,所谓的产品质量第一不过是口号而已,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勇气把质量做到最强最精。

可是这话我只能放在心里,作为牢骚堵满自己的内心。

车间的生产工人工资计量虽然也有质量考核,但是仍以产量为主,所以为了多出几箱产品,车间人员会跟质检人员玩躲猫猫。

为了避免质检人员在抽检过程中抽中让其重检,他们会把有问题产品放在包装箱的最底层,或者把有问题的一箱或几箱产品放在整个托盘的最底层,要知道一个托盘最高可以放七八个箱高,想要抽最底层,就要把上面的箱子全部搬下来,抽完后再给放上去。这无疑加大了质检人员的工作强度,对于不想费力的质检人员来说,那么这种情况下他们很容易“闯关成功”。又或者在下班前检好的产品先不往托盘上放,等到下班的时候趁着忙碌与慌乱集中再放上去,这样就避免了跟班人员的抽检。

我们都是在车间一线出来的,这些套数自然也心知肚明,在力所能及的能力内我们对质检人员的抽检箱数,抽检层数也都一一做了要求,尽可能的抽的比较全面,尽可能的没有规律,尽可能的尽早发现问题,控制在车间之内。

可是抽检不是全检,无论我们怎么斗智斗勇,仍然会有漏网之鱼。

为了针对这一系列的情况,我们也制定了相对应的处罚措施,致命缺陷的罚款从最初的的每只2元,到了每只20元,月累计从工资扣除,抽检漏检率也直接跟工资挂钩。后期为了监督生产人员在热端直接把致命缺陷挑出,也对生产人员进行了连带处罚。

不得不说,有效,但甚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