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微观经济学复习笔记

2016-11-30  本文已影响1781人  等流星的牧羊人

by 等流星的牧羊人
希望考前能更新完.....只是单纯的希望而已...... - -

第一章


经济学定义的组成部分
作业一 机会成本争论举例

上大学的年成本包括:学费、书本费和交通费等因上学增加的开支7,000美元;
上大学所花费的学习时间的其它用途中,收入最高的全日制工作工资26,000美元。
一种观点认为,学费、书本费和交通费是上学的成本,但不是机会成本。收入最高的全日制工作的26,000美元工资才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开支(7,000+26,000=33,000美元)——无论实际付出的还是放弃的——都是机会成本。(19版第139页)。同学为此提出的理由是:付出背后有放弃。如果不上大学,用于学费、书本费和交通费等的7,000美元可以用于其它用途(比如炒股)。这些机会现在被放弃了,因而它们也是机会成本。

我赞同第一种观点,机会成本应该是26000美元。
首先,在讨论机会成本之前,我们要知道机会的概念。机会是人们在决策时可选择的项目。“机会成本”中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以选择的项目,并且这些机会之间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中之一就必定要放弃其他。因此,从这来看,我认为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即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些事物的最大的价值。也就是说,一种资源,如资金、脑力、时间等,用于一个机会而放弃其他机会所造成的最大利益损失。
另一方面,机会成本属于成本的范畴,但其中的实际花费成本与机会成本应该区别开来。
在这个案例当中,提到上大学的学费、书本费、交通费等开支为7000美元;上大学所花费的学习时间的其他用途中,收入最高的全日制工作工资为26000美元。其中有两类观点。我是赞同第一种观点的,我认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就是这26000美元工资,因为从上述的概念当中就能理解,这26000美元就是这位同学为了上大学而放弃的其他机会当中收益最高的一项,是将时间用于上学而放弃其他工作所造成的最大利益损失。观点二中认为7000美元的学费、书本费、交通费也是机会成本,我认为不太恰当,这部分费用应该属于个人花费的经济成本,是成本之一,但不应归于机会成本一列。

微观经济学的几个隐含假设

第二,三章


供求理论

均衡 的双重含义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需求
双重含义


注意区分需求和需求量

需求的两个条件

  1. 买主有购买欲望
  2. 买主有购买能力

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偏好、收入、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商品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即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
其中,价格P是自变量,需求量q是因变量

问题:在住宅市场上,今年房价比去年上涨了30% ,但房屋销售量却比去年增长了50% 。这不符合需求法则,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需求法则的例外。兼有投资价值、保存期往往较长的产品,如住房、古董、药材等。投资这些产品考虑的是其涨价前景。有可能出现预期涨价→抢购→产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强化涨价预期→更多的人抢购这样一种越涨价需求量越大的局面。

市场需求函数估计方法

  1. 市场调查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时,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即支付意愿)与实际支付的价格(即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如果支付意愿小于市场价格,则消费者不会购买。
消费者角度,剩余越少越好;厂商角度,剩余要适量。

  1. 实验性测试
  1. 利用政府或产业数据库
  1. 国际与地区间比较
  2. 大数据

供给
双重含义


供给的两个条件

供给法则
在其它条件(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技术进步、预期、税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政治气候)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共计法则的一些例外:
a) 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如土地、文物、艺术品

如果土地是用于建房的,则尽管土地数量不变,建房数量可以增加。因为乡村建房以往是没有统一规划的。这就是珠三角本地乡村居民增收、同时外来农民工不增支的原因

土地供给曲线

b) 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一定范围内 如电、 自来水等公共设施的供给


一定范围内电供给曲线

c) 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如劳动

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 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劳动供给曲线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均衡点:供求曲线的交点,存在且唯一
均衡状态: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相平衡的状态
均衡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下决定的供给量和需求量

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 = 40- 3P,供给函数为Qs = 5P,求均衡价格和产量?
解:由均衡条件Qd = Qs,即40 - 3P= 5P,得均衡价格为P = 5,均衡产量Q = 25。

均衡价格的形成
从图中可看出均衡价格的形成

洗衣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均衡点的稳定与不稳定
上面讨论的均衡价格的形成就是一种稳定均衡点,而实际上均衡点可以分为稳定,不稳定与半稳定三种。
下面这图自己随手画的,错别字请无视,懒得改了 - -

如何判断均衡点的状态

注意,均衡是一种愿意买卖的状态,而不是实际买卖的情况.

弹性
弹性:反映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或者说受自变量影响的程度。即自变量变动1%,引起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弹性是无量纲的(公式中分子分母均为百分比)

弹性的一般公式

需求弹性
某些经济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相应的变动率,根据因素不同有多种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五种类型

供给的价格弹性
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价格变动1% 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它用来测定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价格弹性的一般计算公式

第四,五章 效用理论 消费者选择


作业二

一、当经济主体行为与现有理论发生冲突时,研究者有几种选择?在这些选择中,应该选择哪一种?
首先,当经济主体行为与现有理论发生冲突时,研究者有以下两种选择:

  1. 坚信现有理论,以此为基础,研究经济主体的偏好,确定经济主体的行为,从中找出存在偏差的原因,定义为偶然发生的情况或以附加条件的手段修正原有理论。
  2. 从现实经济主体的行为出发,根据这些行为提出直接与之相关的假定来推导新的理论,从而更好地解释经济主体的行为。

我认为应当选择第二种办法。例如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与历史、地区、环境、实际情况的不同,原有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现有经济现象,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现实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完善原有理论,甚至可能推翻已有理论。

二、工资上涨劳动力反而减少的原因
这位老板并没有胡说八道。
我认为出现工资水平上涨,但劳动力供给反而减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物价指数一直以来增长较快,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在逐年上升,农民工的生活成本增加,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资水平也无法吸引到农民工。
  2. 政策的影响。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农业和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和投入力度,加上一系列惠农政策等,导致在家乡的福利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这种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很多农民工会选择回家乡工作。
  3. 观念的改变。以前农民工大都想在一线城市打拼,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想法与观念也会随之改变,很多农民工认为大城市的压力太大,生活成本太高,不如选择在目前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回小城市或家乡工作,这样生活满意度更高。
效用论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 能力和程度。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
  1. 替代效应,是指在效用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这种相对便宜的商品增加消费,来替代相对昂贵的其他商品的消费。
  2. 收入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消费者收入的购买力(或真实收入)上升,从而消费者能更多的消费该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3. 价格效应,是指由商品价格变化产生的总的效应,也就是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


    正常商品的价格效应分解

价格效应是X1 X3 ,是一个正数;
替代效应是X1 X2 ,是一个正数;收入效应是X2 X3 ,是一个正数。
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希克斯替代效应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后,而令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情况下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希克斯替代效应与斯勒茨基替代效应的差别,在于他们对什么是消费者实际收入不变所下的不同定义。
在希克斯替代效应中,实际收入不变是指使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前后保持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而在斯勒茨基替代效应中,实际收入不变是指消费者在价格变化后能够买到价格变动以前的商品组合

第七章 生产


作业三 如何在既定成本下求产出最大

第八章 成本


概念

机会成本: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显成本:厂商为了获得生产要素而支付的各种款项,即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成本,也就是会计成本。
隐性成本: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生产要素的总价格,是实际作了付出但不进行会计核算的成本。
会计利润 = 总收益 - 会计成本 = 正常利润 + 经济利润
(正常利润 = 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

固定成本FC:厂商短期内无法改变的那些固定投入带来的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可变成本VC:厂商短期内可以改变的那些可变投入带来的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
总成本TC:固定于与可变之和,TC(Q)= FC+VC(Q)
边际成本MC: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是TC曲线上点的斜率

短期成本曲线
七种短期成本
各种曲线
短期成本曲线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总成本(LTC):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 最优的生产规模 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这里的最优可以在曲线中体现,对应该点所在短期生产曲线上平均总成本最小的点)
长期总成本函数:LTC = LTC(Q)

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和 LTC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函数: LAC(Q)= LTC(Q)/ Q

LAC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规模经济
边际转换率

边际转换率用来测度在给定的要素投入组合下,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若用产品X去替代产品Y,边际转换率表示为MRTxy;

第九,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一共有四种市场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厂商的收益的概念

利润最大化原则(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 MR = MC
在利润最大化产量为既定的前提下,如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平均变动成本(短期)或平均成本(长期),厂商就应该停止生产/经营,或退出(不进入)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竞争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利润最大化的时候,达到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市场短期均衡条件: MR = SMC
在Q*点,SMC=MR=P,STC最大

Q* 为利润最大化点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

  1. P > SAC,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
  2. P = SAC,厂商无超额利润,但有正常利润;
  3. SAVC < P < SAC,厂商亏损但继续生产;
  4. SAVC = P < SAC,厂商亏损,处于生产与不生产的临界点;
  5. P < SAVC,厂商亏损以至停产。

答: D



答:

行业短期供给曲线就是由行业中所有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按 水平 方向加总而成的
当行业的供给量等于市场需求量时,行业达到短期均衡

单个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合成行业短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条件 MR = LMC = SMC = LAC = SAC ,其中 MR = AR = P , 均衡点位于LAC曲线的最低点

  1. 当市场价格为P1 时,行业中的每一厂商都能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直到每个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零时,行业外的厂商才会停止进入,此时的市场价格从P1 下降到P2 。
  2. 当市场价格为P3 时,行业中的每一厂商都处于亏损最小化。 会引起行业中的一些厂商退出,直到每个厂商的亏损消失,经济利润等于零时,厂商停止退出,此时的市场价格从P3 上升到P2 。
  3. 图中的E2 点是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其均衡产量为Q2 。此时厂商选择SMC2 和SAC2 的生产规模,SAC2 的最低点与LAC 的最低点相切。SMC2 也通过最低点E2 。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厂商长期均衡

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 成本不变行业:行业的产量变化引起生产要素需求变化,但不引起生产要素价格变化,LS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 成本递增行业:行业产量增加引起生产要素需求增加,进而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上升,LS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 成本递减行业:行业产量增加引起生产要素需求增加,进而引起生产要素价格下降,L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 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所有厂商都以最低成本提供产品,并获得最大利润;所有消费者都以最低价格购买产品,并实现最大效用。

第十一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条件下,产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所以不存在有规律的厂商或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同样是根据 MR = SMC 的最大化利润的原则确定产量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均衡条件 MR = SMC = LMC
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其原因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和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

价格歧视
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正常定价:无论各产量对应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所有都取一样的价格(根据反需求函数,由产量确定的价格)


解:(1)依题意,当出售120单位产品时,价格P = (200 –120)/4 = 20,此时垄断厂商的总 收益TR = 20×120 = 2400。



当然,计算矩形OAED面积也可以得到掠取的消费者剩余。


勒纳指数:勒纳指数度量的是价格对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其计算公式为:L= (P- MC) / P =1/Ed 。
纳指数通过对价格与边际成本偏离程度的度量,反映了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强弱。勒纳指数在0到1之间变动,勒纳指数越大,市场中的垄断力量越强;反之,竞争程度越高。在市场完全竞争时,勒纳指数等于0。

垄断竞争市场

总体和完全市场差不多,需求曲线也是斜向下,更缓一些,无供给曲线,短期均衡MR=MC ,长期均衡条件MR = LMC=SMC ,AR = LAC=SAC

寡头垄断市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