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哥原创读书汇

相见恨晚错平生--读李剑雄先生《焦竑评传》

2022-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粉笔老怪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非首发,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ID:山东秀才,文责自负。

相见恨晚错平生,一轮管钥启晚明。

早读此书斩荆棘,何须摸索独自行。

                                                      -----读《焦竑评传》有感


       焦竑作为明代的第72位状元,王学左派的大将,醇正典雅的文章家,博古通今的学者和藏书家、清正廉洁的官员,循循善诱的太子之师,其在学术史、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地位颇高,然知之者甚少,实力与名望颇不相称。

焦竑画像

一焦竑家世

       焦竑,祖籍山东日照,其先祖“武略公”焦朔因开国时跟随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在白沟河战役与元军作战中立下显赫战功,被太祖选入亲军,后入南京旗手卫,世袭军户,为千户,由此定居南京。焦朔曾在南京奉天门被太祖召见,并被赐名为“庸”。“庸”即为功勋之意,被开国皇帝记住,且赐名,确实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凡四五代后,至焦竑之父焦文杰,16岁承袭军职,因制度废弛,江南灾荒,家境极为窘迫,亦养全家勤劳节俭之美德。焦竑兄弟四人,排行其三。因天资聪颖,故其父焦文杰督责极严,并令长子焦瑞教育之。

      焦竑,字弱侯,其意应出《周礼·考工记》中:“故弘其辐广以为之弱,则虽有重任,毂不折”,这个名字代表了他的父兄对他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像制造精密的车轮一样,坚固而刚毅,负重而致远。

      焦竑22岁娶老儒朱鼎之女朱氏,可惜发妻36岁即亡;续弦娶武举人赵琦之女赵氏为第二夫人。两位夫人皆贤淑勤俭,操持家务,令焦竑可专心钻研讲道讲学,埋头著书。

      焦竑有三子六女,长子焦尊生功名止于贡生,与公安三袁相得,次子焦周,功名止于乡试举人,有《说楛》一书,颇类其父之学问;三子焦润生于崇祯末年任云南曲靖府知府,明灭,天下大乱,孙可望围攻曲靖,焦瑞生城破力战而亡。


二 焦竑生平

      焦竑一生可分三段:

      第一段为50岁前,学习、科举、研究心性之学、成长为了泰州学派的著名学者和醇正博雅的古文家。这一个阶段对焦竑重要的老师级别的人物是耿定向、王襞、罗汝芳,与之交往的重要人物是慷慨雄壮的万达甫、明代音韵学的里程碑陈第、明末思想怪杰李贽。

      第二段为50岁中状元在北京为官到60岁不得已辞官归乡。这一段时间是十年,但十年内焦竑只回过金陵一次,其余时间都是兢兢业业在翰林院供职,为皇长子朱由洛讲书,选自春秋至宋有作为的皇太子作为材料,编《养正图解》一书,启发诱导皇长子;与三袁之一的袁宏道交往,为启发三袁公安派“独抒性灵”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受礼部尚书陈于陛、大学士王锡爵的赏识,准备修当代的《明史》,但因被大学士张位嫉妒,此事不了了之。焦竑把已经搜集的资料编纂为《国朝献徵录》《国史经籍志》两部书,多为后来《明史》的编纂者所采纳和赞许。在第二次万历二十五年任丁酉科顺天乡试时被张位等人诬以收取贿赂,所取非人,所取试卷语涉险诞不敬等罪名,不得已离开京城,辞官归隐。这些罗织的罪名实在是无妄之灾,因为焦竑从中选了一个影响后来中国历史的人物出来------徐光启。

      第三段为归家后一心读书写作讲学,思想与学问日渐深广,成为一代名儒大家。这段时间,焦竑远离了官场的倾轧,心境淡泊,把精力用于著书、讲学。刻印了《陶靖节先生集》,编自己的学术札记《澹园集》《澹园集续集》《焦氏笔乘》、编横渠先生张载的《张横浦先生文集》、编《国朝献徵录》和《国史经籍志》、向自己的偶像杨慎致敬,编《升庵外集》;著世说类《玉堂丛语》,为李贽《续焚书》作序等。

     万历四十七年冬十一月,焦竑过80岁生日,众人举杯祝寿,欢饮杯酒,第二日早上,焦竑驾鹤归西。


三 性命之学-心学

      心学肇源于宋代的陆九渊,完成于明代的王阳明。“心”与“性”是心学中最高、最根本和重要的范畴。焦竑认为,汉唐以来的儒学学者沉醉在繁琐的章句训诂中,放弃了性命之学的研究,是不知学术的轻重。

      心学、性命之学、良知是一个概念的不同表现形式。心,并非血肉之心,亦非情感之心,而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的本性,是人精神的最高升华,同时也是世界的本体和宇宙的精神。此心存于身体的方寸之地,又充塞于宇宙之间,古今中外,无善无恶,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却又包容着天地万物。

      要认识到自己的“心”,首先要知性,其次要复性。至少是要控制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情感。王艮能从一个不识文字的盐丁,成长为心学大师,是因为他摒除了种种外在的束缚和旧有的观念,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这种自己体认出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所以,焦竑说:学道者当尽扫古人之刍狗,从自己胸中辟取一片乾坤,方成真受用,何至甘心死于古人脚下。

     王阳明心学体系建立之后,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一类人空谈心性,却毫无实践意识,陷入到了从概念到概念的空对空中;二类人否定一切,掀翻天地,成为狂禅一派,以决绝的态度否定了前人所有的知识和智慧;三类人则继承了阳明心学中最宝贵的理念知行合一,把知与行紧密结合,成为了后代实学的开端。阳明心学,讲知行合一,不仅仅是道德上的忠孝仁义,而且还包含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水利、狱讼、考据等诸多方面。但可惜的是,明末党争不断、外敌虎视眈眈、内部烽烟四起,根本就无暇考虑,只能顾及眼前的安危。清代建立后,文字狱风行一时,文人不得已把实学龟缩到了最安全的领域考据学。表面上看起来是汉宋学问的回归,却有思想史上的一次解放蕴藏在里面。

     其中又涉及到一桩公案,即耿定向和李贽的矛盾与冲突。耿定向偏于保守,但社会地位高,李贽思想激进,在两人短暂的相得之后,李贽批评耿定向为新的假道学,二人冲突愈来愈激烈。一方面,耿定向是焦竑的恩师,一方面,李贽是焦竑的好友。焦竑夹在二人中间,非常为难。


     四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治国理念;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理念;考古合变、独抒性灵的文学理念

焦竑的治国理念与前人并无太大转变,提倡经世治国,学以致用,反对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书痴;推崇法度,注意防微杜渐;力主清廉,惠民万方; 备荒防盗,着眼根本;理财善用,有备无患。这些观念中,既重法治,又重实践,可见焦竑作为心学后起之将,确实是用到了实践中。

焦竑的考据学水准在明代是一流的。杨慎的博洽当推明代第一,但焦竑的思想有心学的加持则胜过杨慎。焦竑对古书的作者、版本、文字进行了辨伪、辑佚和校勘;考订了古今人物史事;考订了诗文中的用事和用典;在文字、声韵、训诂上也进行了考订和研究。

      文学创作在焦竑的心目中并非第一位的,但他的理念却远远超过了风行一百多年的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退化论。前后七子的论调错误有二,一是仅仅偏重于继承,完全忽略了发展和创新;而是在继承的时候,以偏概全,让五彩斑斓、生机无限的文学创作陷入到了一种模式中。在这样错误的理论指导下,陷入到了文学创作的眼高手低,亦步亦趋,创作水准偏低的状况就不足为奇了。(当然,王国维“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的进化论也有偏颇之处,在看到文学不断涌现新的体式的同时,容易忽略了诸多文体多元并存的生态。)


五 作者

      本书作者李剑雄先生,生于1942年,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毕业后,进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后为上海古籍出版社),长期从事古典文献的整理、研究与出版工作,曾任《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委员。整理出版过焦竑的《澹园集》《焦氏笔乘》;陆游的《老学庵笔记》等书。一流的学者写文化普及类的读物好处一是严谨求实,而非媚俗戏说;二是材料扎实全面,均为一手材料,而非道听途说,鹦鹉学舌,百犬吠影;三是高屋建瓴,视野开阔,而非盲人摸象,一叶障目。此外,从李先生的行文架构与文风来看,全书架构完整、逻辑严谨,且思维纵横古今,既能读得进去,读得懂,又能跳得出来,看得透。既非一味堆砌材料,又非菲薄古人,而是有理有据、有褒有贬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书才可归入开卷有益之类。


六  附   读《焦竑评传》偶感小诗四首,与诸友共享

(一)

枯坐斗室内,胸藏万卷书。

神游八荒外,思摄今与古。

人事有代谢,生死有与无。

旧土开新花,波涛竞相逐。

(二)

鹦鹉名士自江西,自诩每字有来历。

诗句必依前人语,古人黄泉余唾遗。

守株待兔天下笑,刻舟求剑世人讥。

死守汉唐只模拟,前后七子步步趋。

(三)

梨花雪白桃花艳,芍药开罢观牡丹。

莫以梅菊衡天下,偏有世人独爱莲。

(四)

一叶障目不见山,自喜小路叶脉间。

三山五岳奇崛在,四海八湖浪冲天。

                                                         2022年12月6日夜 于烟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