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式高效沟通(六)
想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完整地传达给对方其实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即使一个人在深思熟虑之后的精准表达都可能在传递过程中产生误解,特别是对方处于非接受模式时。所以在沟通技巧中“自问自答”的训练在实际应用中能出现一些障碍。在牛津指导沟通的教员会非常清晰地要求学生反复确认正确表达的基础,用简洁的话语将自己深入理解的观点高效表达出以后再次确认对方是否准确理解。
每个人都希望他人给予自己关注,所以在与对方沟通时用关心来推动对话可以让信息传达时变得更加顺畅。当然在结束对话以后对倾听者表示感谢也至关重要。理想的沟通方式是采用温柔而带着情感的言语,并且尽可能的提供有益的信息。教授通常会提醒学生要学会倾听,在牛津的学子大多是“倾听达人”,他们奉行“7比3”的倾听和对话比,因为仔细倾听对方的话语和意见后,能让他们传递出更加精准的内容。
为了达到高效表达的目的,他们还根据人类心理的研究准确设计了传递不同信息所需要的时间。从医学角度来说,通常人们集中能力只有40~50分钟,而且每隔15分钟这种能力就可能产生一次波动和中断。所以在许多同声翻译的场合每15分就需要换一次人,以达到高效和精准。所以牛津的课堂设计会考虑到这一特点,心理学的这一特点,对所有的过程做出合理的设计。
以一次30分钟的交流为例,通常会将时间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个15分钟里用以下三个步骤来安排:花一分钟的时间传达主题提示接下来阐述所需要的时间,两分钱时间明确归纳出三个要点,之后的12分钟用于对主题进行说明。剩下的15分钟用来跟对方确认自己是否表述清晰,对方是否完全理解。其中5分钟用来归纳要点和休息,7分钟来确认对方的反馈,最后3分钟围绕主题再做一次延伸,无论是双方是否达到一致或者需要讨论的内容,在这里都得到总结。
这些时间的设计看似简单其实是参考了许多的案例数据。它精准地抓住了双方的注意力,不仅让表达的人明确、高效、有秩序,也让倾听者能够快速理解重点,由于对方给出了时间,他们也会比较思想集中,在听的时候不会觉得无聊。当然由于传达的内容和力对方的立场不同,有时候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沟通方案进行调整,但我们也能看到牛津人为了每一次成功的沟通会做出多么详尽的安排和努力。
除了语言上的磨练,学生还需要运用好“五感”为他们的沟通加上非语言的魅力。在他们的演讲课上甚至会有针对不同类型人种的母语思维模式的研究。让演讲者对倾听者更为了解,以期提高影响力。正是因为这些严谨的学习以及辩论训练让他们大都具有了良好的沟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