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读书记·四月

2017-05-03  本文已影响24人  _白棠

♥♥♥

读书在我,六分为成长,三分为消遣,剩下一分为陪伴。不敢说有多大的热爱,更愿意当成是一个习惯,一个如何度过自己时间的备选项。花花世界里,愿意守住一份清冷,这样在逆流而行时,也会少一分自我怀疑。

在我看来,“不阅读,不独立”其实有些过分夸大阅读了,只是,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书本里有来自遥远心灵的共振与启迪,而这在我如今“穷的叮当响”的学生时代,是很便捷且较少花费的心灵滋养。想要独立,更重要的还是要去做实事。

当然,“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也是很现实的难题了,“读尽天下书”的野心更多体现在买新书、借新书上了,一书一世界,这样一本本打开来看时,确实还是挺需要提前准备好充足的时间的。

“读书”这件事情,实在是非常私人化的体验,所以很少向别人推荐书目,也很少去看别人的书单。但有时候,极其有幸的,会因为读过相同的书,而产生非常珍贵的心灵共振,开辟“读书记”一栏,是为自我记录与鞭策,也期待在当下寻得这样一份静水流深的默契。每月一篇,每篇至少写当月读过的三本书,月末出炉,欢迎品尝。

当然,永远都是最佳赏味期。

▼▼▼

《天使,望故乡》

【美】 托马斯·沃尔夫  著    乔志高 译

    新星出版社

“他相信他自己是在生命的中心;他相信四面的山环绕了全世界的中心;他相信在一切偶然的混沌之中注定了在某时某地会产生出一件必然的事来丰富他的一生。”

四月最后一周看完的大部头,在图书馆意外发现,因为之前看过作者托马斯·沃尔夫与此书编辑麦克斯·伯金斯之间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天才捕手》,所以就借回来阅读。

小说写的是男孩尤金的成长故事,具有自传色彩。其实读者也能在其中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成长中的破茧之痛往往有着相似的轨迹:争取自由与独立时的艰难;亲人间的相爱与相伤,彼此的疏离与不理解;个人与原生家庭、与故土之间的复杂情感,“生活在别处”像是很多人的成长中躲不过去的情结,执着地想要逃离开去,一心想要把过去落后、蒙昧的痕迹抹去,在陌生的远方找寻另一种可能性,这样的心情都是鞭子,驱赶着你往外走。等真正到了那天,在自由之外,却是对于故乡山城的怀念。

逃离与依恋,仿佛是永远在挣扎的矛盾。

欧战是书中沉默的背景,似有若无地衬托着少年人心灵的每一截成长历程,但战争对于年轻心灵的激荡甚至抵不上一次失恋来得沉重。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后,在经历了个人的孤独、爱人的离去、亲人的离世,渐渐懂得了这世上的痛苦与爱,懂得了生与死,懂得了饥饿。

天使遥望故乡,隔着一条漫漫长路。是永生漂泊,享受着自由又承担着孤独,还是魂兮归来,回到故土?对乡土情怀的难以割舍,确实是文学一个写不完的母题。

托马斯·沃尔夫在这本大部头中堆叠了繁杂的意象,天才式的灵感喷发,易放难收,读起来其实有点吃力。而且,确实挺厚的(也是很无奈)。

附上旧文一篇,是写过的一篇《天才捕手》的影评。

《天才捕手》|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荒芜城》

周嘉宁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知道他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试探,归根到底,成年人的世界里,谁都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谁都孤独,谁都迷惘,谁都有自己的防御机制来抵消一切。”

这本就是轻松阅读了,睡前看看的爱情故事。写的是北京和上海两座城里发生的故事,其实城市并不荒芜,荒芜的只是书中人的记忆与命运而已。遇见又分离,其中曲折牵绊人心。

周嘉宁说,她迷恋人物胜过故事,热爱描摹人与人近距离接触所产生的微妙的情感。而孤独也是永远被探讨的话题。

书外的读书人也早已经不再期盼得到一份心灵相通的相识,在明白了人生底色的寒意之后,不过是怀着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情在生活着。就像《荒芜城》的结局,扫完墓,凭吊完逝去的亲人,再回过头走入自己的人生里,“那些爱情、迷茫、梦,此刻都退得远远的,像个淡淡的水渍。”

与生活和解很难吗,现在的我无法回答,因为还不满足,和解意味着生活变成一个“细水长流”的模板,安慰快乐,却也不甘心止于此。

或许哪天时机成熟时,生活会自动抛给我答案吧。这个时机,也只能是被等待而来。

《时装时刻1987-2007》

黎坚惠 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我们甚至不需要谈恋爱,是那么纯粹地为了好时光,要玩就要最好玩,要读书就要最好成绩,要比赛就要赢,要演戏唱歌就要做最出众的那个;而且有自己一套,不屑做别人做过的。我们是还会认真的一代,而我前面的人跟我后面的人的确是两种价值两种态度两种气质,有幸或不幸地,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一道桥梁。”

装帧十分精美用心的一本书,阅读时如同参与到一场感官盛宴中。此书以时间线的方式记录了作者黎坚惠女士从1987年至2007年的时装日记,以及她本人对待生活、工作、时尚的态度。

最最珍贵的是,在字里行间中,不经意间竟书写出了香港的黄金时代,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那群人以及他们被时代造就的张扬自我,如此辉煌灿烂,既令人向往,又令人感怀。黎女士在自序中写:

“惊觉成长时期的各样(事物)迅速消失,不只是硬件如一个码头一个海港,同时是一种中西交汇孕育的人文精神,一种独特而具有魅力的香港气质,都在迅速消失中,甚至已经消失了。”

果然,人对于自身所处的时代,永远不可能置身事外。永远是被时代塑造着,推动着,裹挟着。

《2014中国年度科幻小说》

王逢振    星河  选编

漓江出版社

喜欢阅读科幻作品,在虚拟的科幻世界中,没有边界,没有限制,可以尽情书写对人类历史与现状的反思,对人类未来的展望,对人性的考量,以及对真与善的赞美。

书中收录了获得雨果奖的作品《北京折叠》,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探讨当下中国社会阶层固化的出路。不是很完美的“结局”,但也足够安稳,至少没有危机重重。但就像作者郝景芳所说,还是希望我们的未来,可以做到比书中更好。

***图片来自网络,不做商业用途。

如果你喜欢,欢迎来我的小小微信公众号看一看~~

微信公众号:白棠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