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篇 | 细说铺姜灸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 灸法已在殷代出现并且普遍流行。
灸疗,起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这种烧灼疗法治疗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艾灸中的隔姜灸,是常见的灸法之一:选用生姜间隔,再辅以中药粉将艾绒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特别适合调理阳气不足引起的众多疾病。

生姜归肺脾胃经,本身就是散寒的利器,对祛除脾胃肺脏内的寒气极为有效。所以隔姜灸最显著的效果,就是它的祛寒能力。
隔姜灸,祛寒效果独一无二,各种阳气不足引起的虚寒证,如寒性呕吐、腹痛、泄泻、早泄、不孕、痛经,风湿,包括皮肤冷痛、冻疮、各种皮炎等,通过三伏隔姜灸,会大大减少复发的可能。
隔姜灸最大的好处是给身体除寒,将经络脏腑,组织关节深处淤积的寒气赶出来。寒气出来了,温暖的阳气才能填补进去,不断壮大,当阳气慢慢变得密集,无处不在,人也很难生病了。
减肥效果明显
女性可以说是三伏祛寒的主要目标,经常会有手脚寒冷,背寒,腹寒,关节膝盖寒凉等现象,很适合隔姜灸。比如腹部寒冷,借助三伏隔姜灸,三重祛寒能力叠加,不光祛除腹寒,温暖子宫,改善虚寒体质,甚至还可以减肥,特别是粗腰和大肚子,三伏天坚持隔姜灸,会帮助你告别它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很多女性发胖,最开始都是从肚子开始,而肚子之所以肥胖,与腹部寒冷密切相关。当腹部寒冷时,女人整个腰腹区域,包括子宫区域因为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腹部会囤积脂肪,巩固热量,随着时间推移,脂肪越来越多,肚子和腰也就越来越粗,并且会向着周身四肢不断蔓延。
所以女性减肥,节食和吃减肥药是没太大用处的,因为它们无法改善你体内寒冷的现实,甚至还会牺牲健康,使寒邪再一次乘虚而入,加重腹部寒冷,反弹之后肥胖更加严重。如果真希望减肥,不妨尝试隔姜灸,不需要节食,反而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急慢性鼻炎有特效
鼻炎是现代社会很让人头疼的事,很多人小小年纪就患上了鼻炎,且极难根治,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顽固。尤其是那些十多年的老鼻炎,吃药基本上已经没用了,一发作鼻子就停不下来,让人深受折磨。
但隔姜灸是众多鼻炎患者的福音,驱寒温阳方面,隔姜灸比单纯的温和灸更为猛烈。隔姜灸时起作用的不仅有艾叶的药效、燃烧的热量,还有额外的生姜散寒效果,让艾灸的温阳驱寒特性更高一筹。
儿童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为淋巴组织,附着于鼻咽的顶壁和后壁交界处。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达最大程度,90%的孩子都有过腺样体肥大,10岁以后逐渐退化。
腺样体肥大属于中医学 “痰核 ”范畴 。痰壅清窍为本病的核心病机。
脾胃为生痰之源,小儿脾常不足,气虚不能布散津液,聚而生痰,加之小儿喜食肥甘厚味之品,复生痰湿;肺为贮痰之器,小儿肺叶娇嫩,开窍于鼻,不耐寒热,每遇外感必累及咽喉。本病多由内外合邪致病, 内有脾胃郁热,加之外感寒热,熏蒸体内痰浊,上扰清窍,阻塞气道,发为本病。
通过脐灸,不仅可以调理小儿的脾胃动力,同时升阳祛湿,扶正祛寒,使得“行气未充”的小儿获得自愈的能力。
中医改良版的铺姜灸:吸取了隔姜灸、隔药灸之精华,将传统的姜片改用姜泥,加铺中药十余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一人一方,针对性地施以对症调理。
灸、姜、药三者共同发挥作用,芳香走窜,穿筋透骨,相得益彰。温热舒适,功效强劲,施灸范围最大、穴位最多、时间最长、效果最佳。
艾灸中,点燃艾绒,使艾火的温热以及药物持续温灸,以温补督脉,强壮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达到调理脏腑机能,改善体质,增强抗病御邪能力。
隔姜灸按照施灸部位不同分为:督脉灸,八髎灸,脐灸。
下面以督脉灸为例,介绍一下铺姜灸的疗效: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贯穿着一条重要的经脉,它是统督一身阳气的督脉,是阳气最集中的地方,为“阳脉之海”。
铺姜灸中的督脉隔姜灸,即是将传统的姜片改成姜泥,制成隔灸介质铺置在背部大椎至腰俞督脉段,其上,再铺置艾绒施灸。
优点:铺灸面积大、活力足,温通力强,收效快捷,是一般灸法无法比及的。
铺姜灸适合于一切慢性及虚寒性疾病:
1、脊柱筋骨相关病症: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肌劳伤、颈椎病、腰椎病等。
2、内脏虚寒相关病症:慢性支气管炎稳定期、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免疫低下等。
3、妇科相关病症:小腹冷痛、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月经失调等。
4、男科相关疾病:前列腺炎、少腹冷痛、膀胱炎等
5、小儿相关疾病:感冒、咳嗽、流涕、积食、腹泻、呕吐等
禁忌症
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之体,不适宜用本法治疗。
治疗时间
整个铺灸过程约需40分钟——1小时/次,1-2次/周。
注意事项
灸后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腥发物,治疗当日忌洗澡,避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