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长大以后

2022-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在水一方198158

长大以后……

学校和家庭, 两个“教育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 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 都不要发生分歧。教育现象的相互联系在我们今天变得更加复杂了:生活向学校所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的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长大后你想做什么?”真的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问题,记得我小时候,身边的答案也往往不过是“科学家”“警察”等等,不过现如今,面对着一帮新时代滋养下的小学生,再一次问出这个看似俗套的问题,孩子们给出的答案着实使我思绪万千。

“我希望我快快长大,尽快独立,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我想快快长大,带爸爸妈妈去国外旅游。”

“我长大了想要当文学家。”

可下面的几个回答却与上面的几个截然不同:

“我长大了就会有更多的自由,可以随便花钱。”

“我长大了可以给别人发工资。”

看似不经意回答的背后,却真实展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

都说童言无忌,但是很多情况下,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代言人。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从以上几个孩子的不同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对孩子的几个不同的影响:

1、家长的在关心人和尊敬人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不同。

2、家庭里在读书方面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不同。

3、家庭里在规则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不同。

4、家庭在个人理想和奋斗方面的教育和影响不同。

现在的家长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教育方面的经验,忽视了家庭环境的重要,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尤其是细节上,难免有些随意,看似正能量的教育,往往忽略了细节,或者教育不到位。正因为家庭教育的不同,这么小的孩子,在精神境界的高度上就出现了如此的差异,家长们就必须引起重视了。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大人们想在这张洁白的纸上留下一幅怎样的杰作,是否需要先在心里有一幅蓝图,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个规划。然后按照这个规划,首先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才不至于让孩子在偏离的轨道上越走越远。反思之余,我们需要深思让每一位父亲、每一位母亲把在家长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跟自己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校长、教导主任和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课或谈话,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