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江月年年实相似。(此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

2018-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浣纱明月下

https://mp.weixin.qq.com/s/zOdBFFWOsICbKP2QR4Y4TQ

千江有水千江月  江月年年实相似

  ——2015年高考诗歌诗题综述及备考略谈

纵观2015全国15套高考试卷,考察的诗有11首:其中唐诗6首,宋诗4首,清诗1首。词共4首:宋词2首,元词1首,清词1首。就作者言,15人中约一半是考生不熟悉的。就分值言,各地差异很大。多数省份是8分,北京卷高达18分,江苏卷11分,福建卷最低为6分。就考察的知识点看,作者情感类题只浙江卷未考,表达技巧题除了江苏卷外,出现的频率也很高。下面就诗题考点呈现的特点作一综述。

一、鉴赏形象——最是风景竞暄妍

诗歌形象类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今年关于人物形象考查很少,只有上海题要求赏析镜湖女形象,多数省份仿佛约好似的,偏爱对景物形象进行考查。比如安徽卷所选材料《月圆》为杜甫寄寓夔州时的作品,试题是这样的:“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这是一道常见题型。解答此题,考生只要逐句分析,把握每句中所写景物的特点及地点的转换。第一句勾勒了孤月当空的景象;第二句地点转到江上,是一幅月映寒江影动夜扉图;第三句展现了水波涌动浮光跃金的江面世界;第四句席子为室内之景,写出月照琦席光彩华美;第五句转写山中,月悬空山万籁无声;第六句月明天心稀星寂寥;第七句遥想故园松树正茂桂花正香;第八句唯愿万里亲人共沐明月清光。这首诗题目是《月圆》,句句围绕月圆来写,孤月当楼、月映寒江、月洒江波、月照绮席、月挂空山、月明中天、月下遥想、共沐清辉。学生要想得满分,不妨联系已学过的诗歌。比如已学过的杜甫的《旅夜书怀》,前四句描写了哪些画面?我们只要抓住每句的景物特点及地点转换,这样的画面题就不难做了。第一句展现的画面是微风轻拂岸边细草,第二句是茫茫江面夜泊孤舟,第三句是远星低垂平野广阔,第四句是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考查景物形象鉴赏的还有天津卷:黄庭坚《雨过至城西苏家》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北京卷:考题要求学生比较《醉翁亭记》和苏轼《醉翁操》中所写景色的不同。考生只要逐句细析写景句子,紧扣课本联系已学内容,题目不是很难。

二、研读技巧——应识庐山真面目

今年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有的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隐蔽。直接考查中命题者偏爱对描写手法的考查,尤其是对景物描写手法的考查。对景物描写手法的考查也是多角度的:有的从虚实角度考察;有的要求说明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有的让赏析写景艺术(从选景典型、观景角度、写景手法、景情关系等方面思考);有的则是比较阅读,赏析写景手法不同;有的要求分析上、下片对场景描写角度的差异。

我们先看考查虚实或想象的试题,如全国卷一:“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我们可以这样分析,从“闻说轮台路”的“闻说”可见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是凭听闻所得。又如江苏卷:赏析中间两联的写景艺术。从"多栽红药待春归"的"待"字,写得是未来之景,可见是虚写。再如安徽卷:杜甫的《月圆》中最后两句“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角度简要赏析。这两句是写景,景中含情,从“故园”、“万里”可见“松桂发”是遥想故乡之景,为虚写。故园的松树正茂桂花正香,所以虚中有实。清辉洒在眼前,是实写,也照耀万里之遥的亲人,又是实中有虚。此诗尾联其实是借景抒情,而写景又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课本中“虚实结合”的例子很多,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是眼前所见之景为实写,“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是想象,为虚写;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实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虚写;李颀《送魏万之京》“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体会魏万的心情,为虚写。眼前所见所闻为实写,展望未来、回忆过往、遥想远方、臆测别后、梦中之境、水中倒影皆为虚写。

我们再来看试题是如何考查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的。湖北卷:欧阳修《劳停驿》,“简要说明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考生关注的重点是前两联,要抓住景物分析,答题的角度为“时间节点”“空间选景”两方面。第一联中从“山曲”“平川”可见地点的转换,“豁尔见平川”是白日所见,“月正圆”已到晚上,可见时空变化丰富,层次感强。联系课本,有些词作中含有直接体现时间的词语,如晏几道《鹧鸪天》中“当年”、“别后”、“今宵”。而有些时间或季节信息是隐藏在自然景物中,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中的“蔷薇”开在夏天,说明夏天来了,留春无计;“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落日”点明时间,“断鸿”提示季节,秋天的苍凉席卷而来;“燎沉香、消溽暑”“一一风荷举”为夏季。还有些诗作是通过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的:比如《春夜别友人》第一联“金樽”“绮筵”,可见是晚上;第三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可见时间又由深夜到黎明了。此诗中的空间由室内的离堂华筵到户外的别路山川,再到遥想中的洛阳古道,空间的转换是由“银烛”“金樽”“明月”“高树”“长河”“晓天”“古道”等景物词暗示出来的。李清照《醉花阴》表示时间的词有“昼”、“半夜”、“黄昏”。在空间上:上片由“薄雾浓云”的室外到“瑞脑销金兽”的室内;下片由“把酒”“东篱”的室外到“帘卷西风”的室内。这里清照是想通过时空的转变来表现自与丈夫别后的离愁之浓深。冯延巳《鹊踏枝》也是典型的通过写景来暗示时空变化,词人亦是通过这种变化来暗示闲愁的连绵不绝。

最具隐蔽性的是四川卷: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考生把这两句合起来看,还是要多想想此联在表达上有何特色与技巧。首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明确此两句诗是写什么的,是写事、写人还是写景?很明显这里是描写山风与山月的。然后考生就要进一步自问:描写山风与山月的什么特点?从“风声彻”的“彻”字可见山风响亮吹彻山谷,从“月色深”可见皓月当空月色明媚。接下来考生还需要思考的是,山风与山月的这种特点作者是通过何种手法表现出来的?结合语境来看,可见是山谷的静寂突显了山风的分外响亮,用山的空旷突显月色皎然,这里一静一动,一空一有,而且作者的意图是想表现“动”和“有”,所以前后形成了反衬的关系。同时这两句也构成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这样由意象到手法、到内容分析最后到作用说明就完成了。做这样的题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完成由意象到意境的跨越”。以四川卷为例,先找意象,有“风声”“月色”,再分析出各自的特点,这是对意象的解析。那么怎样才能跨越到对意境的赏析呢?首先看山风与山月所处的共同环境为山中,写山风与山月其实也是为了表现山谷,然后抓住山谷的特点,诗中有“静”与“空”,所以动与静、视与听共同营造了山间幽静与空旷的意境,这样由“山风、山月”意象分析就跨越到对“山谷”的意境分析。

除了像这样对景物描写手法考查外,今年还考查了场面描写角度,如浙江卷“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考生解答前可以自问:这里的演奏者是谁?其演奏水平如何?作者是用何手法描写的?演奏给谁听的、听者的感受如何?作者又是怎样表现的?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诗歌,根据上片中“百喙”“群喧”“老凤孤鸣”这些以声写声(类似北京卷17题)的词语,以及“雅调”“旧谱与新声”“律吕”就不难发现是对乐曲方面进行直接描写;从下片“洗耳”“听”“想”“似醉还醒”可知是从听者角度侧面描写。像这样对演奏场面的描写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在大家熟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找到影子。

三、赏析语言——一枝一叶总关情

不少省市都对诗歌的语言进行了考查,角度各异。有的从艺术特色角度,如广东卷: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有的从炼字角度,如山东卷:请对上片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我们来解读有代表性的山东题,此处“湿”“迷”应是使动用法,前面的名词“风露”、“沙水”使后面的名词“行云”、“归艇”具有“湿”和“迷”的特点,即地上的风露使行云带上浓重凝滞的湿气,突出自然环境的潮湿与冷意。分析到这里还不行,还须进一步深挖这两字背后作者的情感,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借此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结合注释可知作者为宋代爱国词人,因此根据景物的特点,我们可以断定此处作者寓情于景,暗示了沉重、凄凉的心境。同样“迷”字描写了水面的迷濛使归舟迷失了方向,营造了朦胧迷茫的意境,从而曲折传达出词人内心的迷惘与愁绪。像这样使动用法的例子,在课本里也很常见。如辛弃疾《菩萨蛮》中“江晚正愁余”,即“江晚使余愁”;秦观《踏莎行》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即雾使楼台失,月使津渡迷。最后看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我们要赏析出此字的丰富含义,就要由景及情,从字面义到深层义再到作者情。可联系课本上李煜《浪淘沙令》“罗衾不耐五更寒”的“寒”的多层含义:天寒、身寒、心寒。

四、透视情感——万般滋味聚心头

情感类试题,从答案设置点看,分值在3-6分,要点2—3个。从考查角度看,今年没考查情感的发展变化脉络,考查的角度是以下三种。一种直接问诗歌的某联或某几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如新课标全国卷1:“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一种兼问“情感与志向”,如四川卷“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一种问情感的原因,如江苏题: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我们来看难度略大的四川卷,这里考生要分清情感与志向的不同。情感是诗人此时此地的情绪与感受,而志向是指诗人的理想与愿望,带有长久稳定性。前三联对山中与山家幽美景物的描写,很容易读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而最后一联的议论句则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尘世束缚或官场的厌恶,对自由闲适生活的渴望,对松桂般高洁坚贞之志的追求。

除了考查角度众多外,情感类题另外一个特点是:诗中蕴含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形成了巨大的张力。我们来看全国卷一参考答案: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情。全国卷二答案为: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再看山东卷“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里“闻鸡起舞”与“酒未醒”对比,一方面表现作者”闻鸡起舞"的勤勉和为国事忧劳;另一方面词人借酒浇愁,在半醉半醒间喟叹报国之志难酬,悲愤幽怨之情溢于言表。课本里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李煜《浪淘沙令》,表达了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囚徒之悲。柳永《八声甘州》:表达了词人羁旅之愁、漂泊之恨、归思之切。李清照《声声慢》:亡国之恨、丧夫之痛、流离之苦。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因何愁?其一百姓流离失所,家园之愁;其二无法望故都长安之愁;其三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之愁。再如苏轼的《江城子》——记梦。梦前“不思量,自难忘”,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料得年年断肠处”,可叹“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里既有偶然梦中相见之欢,又有梦醒断肠之悲。

从考查的方式看,有的省份要求进行比较阅读。如湖南卷将选自《全唐诗》的张说《邺都引》和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结合起来,要求赏析画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张说之诗开头六句,气势恢宏、境界阔远,在内容上描写了曹操一生卓著的功业,寄托了诗人远大理想和伟大抱负。然“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一句又可见物易人非、明月长存,抒发了人世有盛衰、世事多沧桑的深沉感慨。而张若虚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抒发的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世代相继,而月之无休、自然常在、宇宙永恒的生命感悟,充满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类似的考查方式还有北京卷,将苏轼的《醉翁操》和《醉翁亭记》表现的情怀进行比较。

纵观2015诗歌思想情感类考题,抒发的情感极其丰富:对山间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自由生活的向往;虽有凌云志而未酬的悲愤;对山民疾苦深表忧心的爱民情怀;对朋友乔迁新居的赞美与羡慕之情;因国势衰颓多感悲凉的爱国深情;不愿依附奸佞,对国家一片赤诚的衷心;虽有羁旅乡愁,却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可谓诸多情感集于尺幅之间。

最后简单说说备考策略:首先把诗词鉴赏的各考点理论知识加以有序整理,形成网络,记在本上,时常翻阅,最终做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吃透教材,归类整理,反复系统复习。还要扩大眼界,多积累诗词读本上的相关资料,并时常翻阅鉴赏辞典。最后巧练精题,勾连已学,打通课内课外,及时增写鉴赏心得,以期学以致用。

(原文刊载于《语文知识》2015年第9期,《高中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于2015第12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