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散文原创文字集

英台嫁文才、宝玉娶宝钗等悲剧的重点是:不自由,无爱情!

2019-06-18  本文已影响47人  醉余堂主人

以前看过上海越剧团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演员唱功、做功俱佳。我佩服的是,在这样一种程式化很严谨的艺术形式中,几位演员能够把一个传说演绎得如此动人。至今记得,当山伯病卧在床,临终托言;英台来望,悲怆绝望之中,投身墓中,殉情山伯,那一刻,全场感动,多少人泪光点点,包括我。我觉得奇怪,这么一个流传千年的传说,被倾情演绎之后,能打动那么多人的心。那一刻,唱腔,音乐,动作,表情等等,把剧情推向高潮,也彻底打开了观众的泪阀。我崇敬这样的艺术。我崇敬所有能深深打动人的艺术形式。

剧中,祝员外把女儿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在当时,可以说是优质资源组合,对于两个家族的发展有实际意义。况且,这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手续齐全,合理合法。在世俗,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应该是一种很好的结合。所谓门当户对,此之谓也。

而与此相比,山伯、英台之间就算有媒人、有信物,却无父母之命。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合法性受到质疑。当年,英台也只能嫁马文才。

想起《红楼梦》中宝钗美丽大方,温柔敦厚,且薛家也是财多势大,贾家宝玉与薛家宝钗如果结合,自然也是政治、经济资源的强强联手,而且双方家长也都想玉成此事,说起来也是一桩好姻缘。

这样的婚配有问题吗?有。致命的问题就是剥夺自由。山伯不情,英台不愿; 宝玉悲伤,黛玉绝望。问题不是权威为了他(她)"好”,最后怎么就出了问题了?问题是权威剥夺了他(她)的自由,最后肯定要出问题。

这样的婚配之中,山伯与英台的同窗之情、结拜之义呢?他们之间的心灵相通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从来都是稀缺品,而山伯、英台却得到了,他们不仅是soul mates, 而且还能做恩爱的partners,一生一世!想来就奢侈。任谁也难以放手啊。

而在宝玉心中,这个“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是最了解自己的妹妹,是他冥冥之中要一直守护的绛珠仙子,他怎可放手?!这个妹妹不会劝他仕途经济,不会催他做一些虚伪无聊的事情,她就是宝玉的精神氧气。宝玉真正两情相悦、灵魂栖息的地方就是潇湘馆。那个让贾政常常失望的不争气的儿子,却能被黛玉真正地悦纳。宝黛读西厢,宝黛玩笑,其间的快乐只属于宝黛两人。

但当你宣布,他们要被分开,他们无权结合,也就意味着两个人之间的独立世界被取消,自由被剥夺。

但无论山伯、英台,还是宝玉、黛玉都要追求自由。要而不得,悲剧必酿。

社会发展至今,人们一直在试图挣脱各种枷锁,获得各种自由。

爱的自由,选择的自由,经济的自由,精神的自由,灵魂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各种各样的自由。

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人们歌哭欢笑,永不放弃,所以社会才发展到了现在。

当然,英台与山伯两人化蝶这个结局是用神话处理的,这是绝望后的幻想。我曾想到过另外一种版本——现实版本。

现实版是怎样的呢,如果有的话?现实中极有可能是英台祭坟之后,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接到马家。在无法反抗、或反抗失败的情况下,英台接受了现实。几十年后,青丝成银发,儿孙绕满堂,回忆当年事,或许,只是一声叹息。

所以,最后的故事无论是哪个版本,是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还是湮灭于历史缝隙之中、不再被闻的柴米油盐,里面都蕴藏着人们的渴望和叹息。

而这种渴望和叹息,从来不灭。哪怕一代人无奈接受了,下一代人依然会去渴望,去追求,去梦想。

这个社会,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梦想,而变得比以前更加可爱了一点。

所以,山伯、英台的传说千年不灭,在人们的热望中,变得愈加美丽。无论古今,梦想永远美丽。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