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看书的习惯?
2014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计划:今年要读100本书!
工作以后很多人都会开始意识到得读书了,因为工作本身是在通过输出你积累的知识能力为公司创造价值从而获取报酬,如果不持续去积累,总有一天你会被掏空,或者旧的知识能力不足以支撑新的需求了,这个时候才会想到要赶紧读书补充知识。现在想想真是浪费了大学四年的光阴和图书馆资源,我大学时抛开专业课教材之外的阅读量总计不会超过20本。
我是从去年开始重拾读书习惯的,简单写一下这个习惯形成的过程:
1.立下一个可衡量的目标计划
之前一直在看@warfalcon老师的博客,了解到战隼老师有一个“每天一本书”的行动。每天一本书貌似对我来说有点困难,倒不如从每年100本书开始吧,其实也就是平均2-3天一本,当你有形成每两三天都会想起来要看完一本书的时候,习惯就不是难事。
为什么是100本?我需要一个可衡量的数字!在立计划的时候可参考SMART原则(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alistic、T=Time-based),对于市面上很多畅销书来说是可以泛读的,也就是随意翻一翻,大概了解书中的精髓就够了,所以100本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吓人,其实也并不难。
用豆瓣去记录自己读过的书会让你很有成就感,说俗点可以拿出来“装逼”。
每读完一本书,去豆瓣上标记下已读,并进行评分,看着这个数字不断上涨会让你变得有成就感。从读书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记录读过哪些好书,便于日后快速回顾的积累过程。
2.从对自己有用的书开始
很多人可能会问:读什么书?可能有人会回答说找自己喜欢的书,喜欢又是什么呢?
我的习惯是从自己所在的领域开始,向外围不断扩大阅读范围。我的专业是营销,从事的工作是互联网行业,因此对市场营销、互联网、设计、产品、运营都有一些涉猎。我的爱好是一切日系的东西,因此另一个大方向是和日本相关的书籍都会拿来读。
有用的书分两种:一种是指导实践的,往往和自己从事的工作、专业相关,能够很快收到“回报”,属于“术”的范畴;另外一种是指导思维的,有关你的爱好,有关你的价值观,有关你的思维,属于“道”的范畴,不会很快反应在实践中,但持续地积累会影响你形成更深刻的价值观与思辨能力。读书,其实也是在读懂自己。
3.从地铁上的碎片时间开始
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的是觉得读书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明亮的灯光,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书桌,没有人打扰,没有噪音,有整块整块充足的时间,泡上一杯茶。。。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当你从用地铁上的碎片时间开始读书的那一刻起,才是真正在养成读书习惯。为什么?因为你学会利用碎片时间了,你打破自己以往那个只有坐在书桌前安安静静拿着书本才叫读书的思维了。对于很多已工作的人来说,每天上下班会有1个小时是在地铁里,有些线路不是信号不好刷不了朋友圈嘛?那就把这个时间利用起来读书吧。
如果你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拿着一本书,你可以买个Kindle啊!或者直接在手机里装个“多看”和“豆瓣阅读”!只推荐这两个是因为多看和豆瓣的电子书库还算比较多,且有良好的笔记标记、书签功能。
4.从“输入”到“输出”
读书的快乐,在与人分享时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输出,可以是写书评,也可以是与人交流分享。只有经历到输出这一步,才算是读书习惯真正的养成。
输出,也是一种内化,把读到的内容融入思维中,用自己的语言转化出来,并且与人分享。在与人交流中,会发现自己的欠缺,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读书计划,形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就是读书习惯的养成。
后记:2014年读100本书的计划全部完成——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