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笔耕匠每天写1000字简友广场

浅谈原生家庭

2024-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拾光筑梦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原生家庭这个话题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已无法追根溯源,只知道是一位心理医生带火了这个词。于是很多踩着父母肩膀走出原住地,见识更繁华世界的年轻人,以及随着亲子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大家对原生家庭的讨伐就越发火热。并神奇地一致的将成年后遇到五花八门的问题都完美归结在原生家庭上。生活不如意是因为原生家庭不够好,性格不够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一时之间,仿佛仿佛原生家庭成了万恶之源。

2016年,恰逢自己身份转变,原生家庭这个概念也日渐流行,我在朋友的推荐下阅读了某心理专家的巨著。因为饱含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诸多不满,又怀揣对下一代教育的无限希望,内心对“原生家庭”敬若神明。通过对书中理念的理解和吸收,把一切不快都归结于原生家庭,认定是其导致自己性格、成长受限,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好似通过这些抱怨就能跟过去跟自己和解。现在想来,这不是典型的向外找原因吗?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深?心理学家说很深很深,不可超越。甚至响当当放言“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这让原生家庭学说更具权威性和群众基础。

早在十九世纪,相信原生家庭这个词还未被创造的时代。司汤达就有过这方面的控诉,他本人对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做过相当多的记述,声称自己的童年十分悲惨。然而传记研读者从他的日记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多可以抱怨的地方。实际上,他的成长环境跟当时其他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他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把普通的管教看成严苛的暴政,每当他被逼着去做功课,或者家人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残酷的虐待。

纵观司汤达的一生,某些他终身秉持的偏见都诞生在少年时期。但和司汤达在这种感知上是和其他孩子相似的,可是绝大多数孩子长大之后都会忘记这些“磨难”,他却完全不一样,五十三岁的时候,他的心中依然怀着这些旧恨。而现在,恐怕存在太多人和司汤达一般,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原生家庭。再者,有了前面提到的专家加持,大家说出这个理由更显得理直气壮,大有一推三六五的架势。可真相确实如此吗?

2019年自己前后接触了《原生家庭》和《母爱的羁绊》这两本书。前者让我直截了当的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原生家庭里更加不幸的人比比皆是,相对来说,我心中不能释怀的情况简直称得上是无病呻吟。至此,我内心对原生家庭的误解冰雪消融。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否认原生家庭重父母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甚至是有毒的行为和思想,但想要摆脱这种纠缠,最好的办法是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要多做回应而不是反应。

后者则是因为我既是女儿,又是母亲,属于传承中的双重链条。而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来说,母亲占据主要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女儿成长中产生各种情况主要源于母亲,且且这种影响具有传递性,为了阻断这种传递,就需要有人认清原因并加以改变。回到自身,对于母亲和孩子,需要行动的就是自己。对于母亲,能做的就是感谢,感谢母亲的生育和培养。因为子女没有原谅父母的资格,想要改变,唯有感谢。对于孩子,其实也很简单。像正常的母亲那样,关注她的感受,给与她无条件的爱,并对她进行温和而坚定的教导。

有了这些基础的认知后,经过日后更多的学习、交流和思考,我更加认识到简单地把所有问题甩锅给原生家庭,这种做法简单粗暴不可取,并且对原生家庭来说太过冤枉。

从人类生命的传承角度,父母对孩子总是满怀深情。除去占比极为少数的别样父母,绝大多数对待孩子都是“托举”的姿态。如若非要站在更高层次的格局去挑剔他们,定然能找出如繁星一样的缺点和不足,这也是因为孩子并不会用同等深切的情感去看待父母。不管是回过头审视原生家庭还是高高在上去俯视,这对父母来说显然有失公平。

原生家庭可能会限制你某一个时段,但绝对决定不了你的一生。因为即使在我们还未能开口说话的婴幼儿时期,已然有了属于自己的意见。即使一定时期内处在不尽人意的原生家庭中,我们自身还存在适应和变化的能力。在这方面,《当鸟飞往你的山》的作者塔拉已经用其切身经历向世人做出证明。当然,这种脱离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努力,甚至成为家庭的“背叛者”。

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酗酒的父亲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多年后,两个儿子的命运完全不一样,一个成为成功人士,另一个则十分贫穷。记者分别对他们进行采访,问他们为何会过上现在的生活?弟兄两个很有意思的回答出同一个答案——没办法,谁能让摊上这样一个父亲呢?这个故事作为论据很完美,完美到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可是我们不能否认,同一个家庭养育出不一样的孩子。从这个方面可以说明,原生家庭并非是人成长的决定因素。

原生家庭并不是一个真空玻璃罩,我们除了身处原生家庭,还生活在社会这张大网中,学校、朋友、甚至陌生人对我们成长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需要不断扩充自己,明白自己缺失什么,需要修正什么,如此通过努力来减少自身问题的存在。这是可行的,且是正解。

如果非要说原生家庭有问题,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应该就是爱。爱是什么,每个人心中的定义不一样。但爱的定语会有很多,无条件的爱,是我们渴望和应该拥有的。有条件的爱则成了无形的枷锁。家之所以被称之为家,是因为有爱的存在,否则就只留下法律意义,很难在心中被认同,甚至依靠。

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无条件显得更加重要。子女的成长过程是不可逆的,很多情感都是在这不可逆的过程中形成。父母若付出的是有条件的爱,作为子女是否愿意接受这份爱又是否有能力回馈这份爱,这样的问题没有定数,隐患深藏其中。再加上,我们传统文化中“父子恩”等等的孝道,子女提出抗议的机会和几率都是很小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防患于未然,我们需要学习和理解所谓“无条件的爱”。

因为无条件,我们的付出会更觉轻松,接受的人也会毫无压力。这才是家该有的模样。原生家庭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站,不应成为制造伤痕的场所。作为父母,即使再有把握,也不要把子女圈养在家庭之中。作为子女,要勇敢的证明自己,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的世界!

愿我们都能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爱和温暖,让原生家庭不再以加害者的身份跃然出现在找问题的列表中,而是一个让我们充满期待和怀念的避风港!

阿淼写于2024年3月29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