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心理读书

为什么你总说“夏虫不可语冰”?

2017-07-08  本文已影响183人  星阳JKSUEN

夏虫不可语冰——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作者:孙子栋

总是有一堆智障,等着你去浪费时间。

先解释一下,“夏虫不可语冰”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的《外篇·秋水》,意思是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人见识短浅。

这种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以前我在银行上班的时候,遇到一个客户,向银行抱怨说在ATM机里取到了假币,结果银行经过核实发现没有假币,最后那个人坚决不走,甚至威胁报警。

最终那个客户还是走了,警察没有来,问题也没有解决。因为她并不能提供证据,也不能排除她就是过来闹事的。

又比如你在王者荣耀里杀翻全场,队友却举报你不给人头;

又比如你的母亲好不容易大病痊愈,却天天给你转发谣言信息;

又比如你是一个客服……

好了。相信这种剧情每天都在发生,而且不在少数。很大一部分是沟通问题,但今天我们讲的是另外一部分。

你身边永远都有一群不能理解你的人,他们是微商?是二舅?还是高中同桌?而且那些智障永远都不嫌多。

就像我们都在谈“夏虫不可语冰”,是因为夏虫并不能经历冬天。

但智障和夏虫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智障是可以学习的,但“夏虫”不可以。

这就好比住在北极的人,感受不了赤道的珊瑚礁一样。

不过我们把这些通用性的标签贴到别人身上之后,自己倒觉得没什么问题,毕竟你从不认为智障会主动去学习。

当然,我也是这么想的。

如果你不是宗教信徒的话,你并不能理解他们,换而言之,他们也并不能理解你。而且,这种“不理解”是长期存在且不会随着时间改变的。

我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习得性认知偏差

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而习得性认知偏差,是你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伪求证和伪判断之后做出的一系列你认为正确的错误决定。

有点拗口,但这种偏差,并不是狂热信徒和普通信徒的区别,而是一个老司机和盲人之间的恩怨。

夏虫为什么要语冰?

在真正认识这个世界之前,每个人看到的风景都是零散的,不同的,这会导致一些认知和价值观上的差异。

认知过程就像拼图,一开始会很难,就像你甚至都想象不到它最终的样子到底是富兰克林,还是一位普通的大妈。

再次理解,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全知遮蔽这个概念一样,如果不思考,你的时间就是静止的。

虽然没有一个人会声称自己理解了全世界所有的元认知,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人不断进步,有些人在自以为是。

这并不是道德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和一位同事在吃饭的时候,问起他关于开放型心智的问题,我问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用现有的经验下定论?

他回答,“是的,25岁以前,开放型心智是没问题的,因为经验太少,但是过了这个年龄,继续开放就不对了。”

我问为什么。

“开放代表你没有自己的意见,意味着你将处处被动。”

我当时否定了他,谁会喜欢一个僵固型心智的人?现在想想其实也并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他是过来人,经历过无数次“夏虫不可语冰”的现状,他曾经公司破产,举债数十万,最后还是选择了上班。

后来我想究竟是他以前的心智模式有问题导致破产?还是我过于固执了?

这个问题我找不到答案,在我的经验看来,他是错的,但是我的认知有限,我并不知道我掌握的有限资源究竟是否形成绝对的真理。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寻找真理这回事,得从人类记忆开始。

人类的记忆包括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长时记忆也称肌肉记忆,换句话说,就是能上升到条件反射的记忆。

而工作记忆,就是短暂性的记忆,包括独立思考。通常,解决问题时人们靠的是长时记忆而不是思考。我们一般都会从经验去判断问题,这是人性,也是不可避免的弱点。

每个人都倾向于此,思考需要时间和精力,我们本可以偷懒,如果能靠记忆解决就根本用不上脑子。

所以当很多人开始跟风说身边的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时,却不知道自己本身就陷入了这个循环。

理解别人并不难,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就好了?

别扯犊子了,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难道你不知道晕轮效应和首因效应吗?

后来我明白,即使我彻底明白了那个人,也不一定解决问题。

而且每个终极问题背后,又藏着无数个终极问题。

这个世界没有真相,只有不断被揭穿的谎言,善良和慈悲都可以伪装,但愤怒和怨恨永远都是真实的。

我并不怀疑这一点,我也不怀疑“夏虫不可语冰”,但更重要的问题是“夏虫为何语冰”。问题虽然总会不断被刷新,但旧的问题终究会被解决。

就像你尝试着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其实问题不在于他为何装睡,而是为何要去叫醒他。

如果想着明天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那么今天总会过去。

祝好。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