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我爱编程

数字显示定时器教学设计(11组)

2017-11-21  本文已影响35人  0222李超

《数字显示定时器》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课时安排:90分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是实现基本的定时功能,通过连接硬件,让同学们明白这个项目的具体作用,并通过实验理解数码管的具体显示原理以及内部结构,让同学们理解delay函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数码管的基本显示原理和内部结构;

2、掌握delay函数的用法理解整个程序的含义;

3、能够自主进行操作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真学习数码管显示的基础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动手进行实验。

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创客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客精神;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学习计算机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学生在以往的课程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但操作还不够熟练或不规范,本节课将继续激发学生对Arduino的兴趣,引导学生对编程的学习及应用,鼓励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Arduino实验套件,PPT

六、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数组的含义以及数码管的基本显示原理。

教学难点:明白数码管的基本显示原理以及内部结构。

七、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情境导入,向同学们展示数字显示定时器的效果(制作一个5s的定时器,加入开关元件,实现人机交互,上传代码后,按下开关,开始定时,到达五秒后,数码管的数字显示加1),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同学们思考,并且引出新课题

(2)讲授新课:向同学们讲授单一数字的数码管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同学们明白数码管的基本单元是发光二级管,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数码管。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控制数码管和判断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向同学们讲授数组的含义以及表示方法(有利于学生对代码结构的理解)。

(3)探究过程:向学生讲授完具体的原理之后,让同学们自己去设计一个数字显示定时器(定时时间可随意设置),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学习到的知识,利用Arduino uno板和面包板进行接线,利用Mixly进行编码,实现项目要求。

(4)巩固练习:引导同学们在单一数字的数码管学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两位数字的数码管秒表(精确到秒)的计数器。

(5)课堂小结:组织同学们分享心得体会,老师总结这节课的具体学习内容,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和巩固。

八、教学评价

(一)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有教师和学生,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

(二)教师评价

在过程中,学生是否积极参加活动?学生对时间的运用是否合理?学生是否做了课前研究和材料准备?学生作品的完成程度如何,是否熟练的控制和运用材料以及作品有无缺陷,要注重细节。

(三)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

学生通过将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作品和评价标准进行对比,发现自身作品的优点以及与优秀作品的差距,完善作品,形成批判性思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