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视角财经·投资·理财理财投资

2018年各省IPO数量排行:对比去年多数省份均大幅下降

2018-12-18  本文已影响11人  山川网

山川网:既有上市企业数量和年度新增上市企业数量,是衡量一城一地经济质量和潜力的重要指标。 2018年是IPO的“小年”,特别是各中小投行的IPO项目,更是不景气。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截止11月份,2018年全国各省IPO数量情况。要看懂下面的表格,首先要明白两个资本市场基本概念——企业上会和企业过会。

企业要发股票上市融资,必须要证监会得到批准。获得证监会批准的前提就是把企业的上市资料提交证监会定期召开的股票发行核准会议讨论投票通过,即“企业上会”。没有上会就代表企业近期没有上市的可能,上会就有可能会通过,当然也有可能不被通过。

股份公司满足上市条件后,要上市向证监会发审委提出发行新股申请,发审委接受申请后,会安排在发审会议对其进行审核,这个就叫“企业过会”。过会通过后就会安排发行新股,然后再向证券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

2017年全年,上会企业498家,过会380家。而截至本年11月,仅186家企业上会,102家企业过会。 对比可见,今年上会及过会的企业量都较去年大幅下降。

截至11月份,过会企业的具体数量为:江苏有22家,广东、浙江各17家,北京、上海各7家,湖北、山东各5家,湖南、四川各3家,贵州、江西、西藏、新疆各2家,安徽、福建、广西、河南、辽宁、陕西、云南、重庆各1家,共102家。

湖北、新疆、广西三地上会或过会企业数量较去年略有增长,其中,湖北上会企业数较去年增加2家,过会企业数增加3家;新疆的上会企业数较去年增加3家,过会企业数增加1家;广西上会企业与去年持平,过会企业较去年增加1家。

江西、辽宁、山西三地上会及过会企业数量与去年持平:江西两年上会企业数量都是3家,过会2家;辽宁上会1家,过会1家;山西上会1家,没有过会企业。

其余23个省市的上会或过会企业数量都较去年有所下降,而 IPO过会量最多的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减少家数也最多:广东上会企业数量较去年减少67家,过会企业数量减少68家;浙江上会企业数量较去年减少65家,过会企业数量减少56家;江苏上会企业数量较去年减少39家,过会企业数量减少35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过会率低于平均过会率,分别为32%、50%、49%。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IPO扶贫地区的过会率远高于其他地区。注册地在在西部12省区市及比照执行地区(西藏、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和内蒙古)的首发上会企业中:分布于贵州、西藏、广西、云南、重庆五地的过会率达到100%;四川4家上会企业通过3家、未通过1家。

经济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企业想要通过上市获得更多资金,以期度过寒冬这条路,也变得格外艰难。回顾2018年,两大中国明星互联网公司小米、美团明知此时上市估值会大幅缩水,但是依旧坚定不移选择“流血”上市,根源就在于企业对于市场及资本寒冬已至的“春江水暖鸭先知”。

而在过去几年间,因为资本过热而催生的一大批“伪独角兽”公司,也纷纷在今年露出本来面目。部分省份急于求成,耗费真金白银招揽来的“伪独角兽”企业,成为了寒冬中一块块烫手的山芋。

“稳”,成为衡量2018年中国各省资本市场表现的第一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