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滋味

国庆中秋拜见银杏老寿星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风铃草28

国庆中秋双节,还是忍不住出去走走。路再堵,也堵不住迈向大自然的脚步。

01

1日上午启程,往湘南永州。从来缺乏地理与空间感,以为长沙永州相距遥远,按正常情况其实只需要四小时车程。

有些路程,只有亲自丈量,方知长短。

出小区,上二环,便堵上了。交警在指挥分流,绕行一段上高速,便开始了长达三小时之久的爬行,到达道林服务区稍做休息,在平时只不过一小时。

天阴着。有些莫名地烦燥,几度想折返。但先生说,节日嘛,要的就是这种堵的感受,他倒有了平日少有的耐性,勇往直前。

恰时女儿打来视频电话,一下子眼前有了光,心随即宽敞明亮,不再烦燥不再慌。

具体目的地是哪,我不知,也懒得问。反正无论去哪,不管多远,跟着走就行了。

02

下午5点多,抵达第一站:中国银杏第一村——湖南永州双牌桐子坳醉美银杏村。

村里人都在过节,景区门口没人守候,车畅行而入。

向路边正摆酒席的人家打听住处,夫妇二人凑近车来热情指引,沿着这路走到尽头,有家酒店。

往前进入山坳,三山环绕之中,溪水潺潺,花田层层,好一处世外桃园。

人与景,给人不错的第一印象。我心甚欢喜。他笑道,你高兴就好。

夜幕笼罩中,车盘山而上。路的尽头,一幢大楼在前。从外观可知,果然是一处上了档次的农家乐,宽敞的前坪设棚摆椅,有二三桌几个人在畅聊畅饮。

看架式,这家生意红火。坪前一排又高又大的银杏树,彰显着这家不一般的阔气。

就此住下。尽管住二楼,山中空气潮湿,感觉稍有些不适。

03

次日早起。走出去,才发现自己身处半山腰间。山下云雾缭绕,几栋民房散落其间,一幅深山烟雨图尽收眼底。

山中云雾浓,有些湿冷,用外套、披巾将身子层层裹紧,沿山中游道漫行。

走向山坡,但见高高大大的银杏树,一棵又一棵站在那儿,每一棵脚下都有大圆石标注树龄:780年,860年,1600年......

面对这样一坡几百上千年的生命之树,心不由地肃然起敬。

正值银杏叶儿渐黄,果实成熟。晨雾中步行其间,时时听到银杏果跌落砸地的声音。

果子落到草地上,蹦弹一下,完好无损。弯腰拈着细长的果蒂拾起,果皮淡淡的黄,叫人满足而温暖。

果实落在石板上,砸破了果皮,果肉绽放,有香汁流出。耳边一阵阵嗡嗡声,蜜蜂也早起了,围着砸破流汁的果,忙得团团转。

早起的不只蜜蜂们,还有三两位农妇,打着手电早已拾得果实满筐。

04

此银杏山谷,又名风铃谷。缘于一个美丽的传说。难怪银杏树下,随处摆放着俩俩相依相连的木作椅,意及楚怀王与赵姬在银杏树下相偎而坐。

我站在秋的这头,想像着至深秋之时,杏叶飘落,片片金甲落地,身边迷漫着皇家之气;飒飒秋风吹过,银杏果实相互敲击,声似风铃,洒落一地。立此风铃之谷,凡人也似仙。

听老板介绍,最佳观赏时期是10底至11月初。但有时一夜风雨,一树金黄全消,只剩枝干傲立。如果真不巧遇到,想必会感受到些许萧然之气。

所有的景点,都要赋予其特殊的意义。信与不信,由你。

桐子坳人又将银杏谷称为“寻龙谷”。

传说清朝科举“探花”龚登科的夫人蒋氏是此地人,夫妻二人在此山谷结庐而居。龚登科进京赶考前,上天抛下一颗一颗银杏果,将其引至山谷深处的银杏树下,得见树上金龙盘踞,遂得金龙指点,次年终中举。

谷中有一对夫妻树为证。它们相互依偎,枝叶交错,已相守走过了1600多个春与秋。

抬眼见这片百年千年的银杏,感叹这方乡人,能把它们保护得如此完好,让它们还如此生机勃勃,枝开叶茂,果实累累,从内心深处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夫妻树

05

银杏是树中的老寿星。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的百年银杏已不多见,有植物活化石的美称。

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称"公孙树",意即"公种而孙得食"。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

第一次见银杏,是在当年大学的植物实践课上。站在农科院的一棵银杏树下,老师将其娓娓道来,银杏从此植入心底。

我想:所谓生命之树长青,唯银杏是也。

人的一生都在旅行。或心在路上,或身在路上。旅途中对人对事,对山水万物,常怀感念,心存敬畏,便是收获了。

银杏村,是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一站。下一站是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美景在前,下一站,要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