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变量

2020-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艾斯拉庞德

今天闲来无事,又把何帆老师的变量这本书读了一遍。

一旦看到何凡老师写的是他的得到APP上的课程,北美到来的感受就呼之欲出,像耳提面命一样,听到了他的声音一样,何凡老师的文字具有碎碎念的魔力,真的是让人大快朵颐。

这个时代并不缺的是快反而慢,更让人值得注意慢变量,慢趋势才是小趋势。反而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观察一棵树最好的起点就是观察树的生长,树的新芽,树的嫩叶。历史像大河一样,而鹤峰老师带着我们用观察家的视角观察一个生态系统,一个社会体系,一个大中国如何快速进步与发展。

看这本书我学到了三个词,一个是适应,第2个是替换,第3个就是改造。

这些是怎么样创新的一个过程,创新从来不是从无到有的技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技术与市场充分的结合,找到了适应的场景,你的技术才能快速的迭代,快速的创新。

这段话我今天读来又想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不是我的数学没有用,也不是我的所读没有用,而只是我没有找到适应它发挥能量的场景。

在企业做培训也是这样,我们有没有去深度的挖掘现场有哪些场景需要我们培训去做出改变,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培训并不只是在课堂上,也不是在一个项目里,而是在一个实实在在的场景里,能不能触发改变,形成更有效的闭环,形成更良性的工作状态,以及提升你的生产力。

之前把企业比作了一头巨象,他的每一步都很沉重,但现在想来合班老师的必须更加恰当,是不是越快的东西或者越被人不在意的东西,慢慢吞噬掉了,本该有的,良性的经营状态?

每一天过得都很焦虑,但是每一天过得又很充实,这件事情是不是违和的吗?那你每一天做的事情是不是在慢慢观察,慢慢体会,慢慢的把这东西变得有趣呢?

发现你工作中的变量,发现你工作中的小趋势,然后一点点的去适应,去替换,再一次的改造。

可能我并没有把怎么样去适应去替换说清楚,我想说的可能是一开始做一件事情,或者在工作中一定要适应你工作的节奏,然后不断的梳理你工作中的一些基本流程,再把你的基本流程替换成高价值的,有高能量的,甚至是清单的部分让不让记忆或者是工作步骤占据你的大脑,最后呢再去改造你的工作,去逐步的融入外部环境,找到适合你能力和技能的场景。

如果人生是一条大河,那么每一个生命就是一个树的状态。

你现在的生命之树是什么颜色?是绿色?是黄色?还是你喜欢的颜色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