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同样的ISO9001,不同企业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2018-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赵渊博

       李雷经营了一家汽车玻璃生产公司,最近刚刚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还拿到了北京现代的一个大订单,可谓春风得意。但好景不长,随着玻璃的逐步交付,安装、裂纹、服务问题层出不穷,搞得李雷精疲力竭,都说ISO9001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质量框架,给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为什么公司通过了ISO9001体系认证,还有这么多的质量问题呢? 

       ISO9001的第一句话就回答了李雷的问题:“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什么叫战略决策?

      战略决策就是关系公司全局发展的、长远的决策。为了实现你的战略决策,还需要足够的资源配置和长时间持续的努力。所以,把质量管理体系放在战略层面考虑,再配备足够的资源,经过长时间的持续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一条线,拿到认证证书是一个点,两个不能等同,当你达到“证书”这个点时,你只是60分,需要在“质量管理体系”这条线上持续改进,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目前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急功近利型”。这类企业一般为中小民营企业,为了拿到更多的订单,需要ISO9001体系证书做支撑。所以,他们主要依靠咨询公司采用“速成”的方法,短期内全力攻关,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积累运行证据,快速拿到证书。至于体系文件写的质量如何,为什么要保留这些证据材料,他们根本不关心,这类企业在认证当时可能达到60分,但不认证时可能就低于及格线了,更为可悲的是,大部分公司还都属于这个类型。这也是因为没有把采用质量体系放在“战略决策”层面上,没有充分重视造成的。

      二、“执行不力型”。这类企业一般为国营大中型企业,企业领导非常重视质量,也真心想把产品质量提上去,于是大会小会上大谈特谈“质量至上”、“质量第一”等等理念,希望引起大家对质量工作的重视。但另一方面,很多具体的质量工作需要领导发挥作用时,领导却把质量工作摆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经常缺位,给质量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于是,质量部门只有退而求其次,只要保持体系的正常运行,不出大乱子,体系质量、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能不能持续改进、是不是持续提升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因为领导没有真正重视,所以在工作中资源配备不到位,质量部门得过且过,就形成“两张皮企业”这一道国企独特的风景线。

       三、“追求实效型”。这类企业以质量体系为主线,持续改进,全员参与,使质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与具体业务工作相结合,有效推进。这类企业主要是由“懂质量”的私企领导创造的,可惜的是,比例很低啊。

      换个思路,映射到个人层面,你想要赚大钱,那就要认真考虑以下问题了:1)你有没有把“赚大钱”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上;2)你每天为“赚大钱”这件事付出了多少的时间和精力?3)你经过了多长时间的积累呢?如果你真能想清楚这个问题并且投入时间和精力,积累的“复利”效应会给你意想不到的回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