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短篇小说选》人物选谈(上)

1
《雨》中的戴维斯——那个狂热的传教士,竟然是一个十足虚伪好色的家伙,最后自杀向他的上帝赎罪,这样的情节反转,确实匠心独运。
2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题目本身是“正话反说”,实际上爱德华•巴纳德一点都不堕落,他只是想平静、质朴、快乐地生活着,就像《刀锋》里的拉里一样,过一种简单而幸福的生活。——这在雄心壮志、追求物质享乐的成功人士眼里,容易被看成是不思进取、懶惰的行为。爱德华的好友贝特曼就是这么认为的。
当爱德华说问他“你一遍遍说着这种生活,那种生活。你觉得一个人怎么样才算是生活?”时,他说:“在我看来,答案只有一个。生活就是履行责任,努力工作,完成国家和职位赋予的各种义务。”
貌似冠冕堂皇、无隙可击的答案实质上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物欲需求的野心,贝特曼“憧憬着公司占地面积超过一百英亩,生产规模达数百万辆,收藏数目众多的画品……”伊莎贝尔——爱德华的未婚妻同样,“憧憬着即将拥有的豪华宅邸,里面摆满古董家具;憧憬着举办音乐会、舞会,和只有上流人士才能受邀出席的晚宴”。
所以在他俩的眼里,宁愿生活在一个荒岛上、放弃对这种生活追求的爱德华,当然是一个“可怜的人”了,就像题目所说的,是一个“堕落”的人。
3
《麦金托什》的麦金托什与沃尔克。我发现,毛姆笔下的大多数人物,性格极其复杂。这样说其实不足以清楚表达我真正的意思,我是说,你难以分辨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太习惯干这种事了。是非清楚,好坏分明,就像一本关于生活指南的书一样,许多事情被分门别类以便于辨认,我们就是这样被教导着生活的。
在麦金托什眼里,沃尔克是一个十分粗俗无礼、专横跋扈、淫乱无度的人。而沃尔克却看不惯麦金托什柔弱不堪的作风,每每以此为笑料揶揄麦金托什。沃尔克的不拘小节,粗枝大叶的性格让小心眼的麦金托什十分的难受,以至积怨弥深,后竟借土著之手杀掉了沃尔克。然而却受不了良心谴责,特别是看到沃尔克原来那么深受当地土著的爱戴,最后竟掏枪自杀,葬身鱼腹。
4
《狮皮之虞》的弗雷斯蒂耶。这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家伙,假造身份,通过女人获得了财富与地位,摇身一变成为众口皆碑的绅士。
然而昔日熟人认出他但并无揭穿他的老底之意时,他却为了所谓的绅士风度去救一只狗而丧命。这不得不又让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那句经典的话:
有些时候,人们把一副假面装得逼真,时间久了,他们真会变成他们装扮的这样一个人了。
我想,如果一个坏人出于善意假装好人,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有时候很吊诡的是:有时命运会与他开一个很大很大的玩笑。就像题目“狮皮之虞”:不是狮子,却披着狮子的皮,有时会伤及自身。
5
毛姆的短篇小说真的很精彩,结局往往让人出乎意料之外。
如《百事通先生》里的“百事通”柯拉达,原本在作者笔下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家伙,可是笔锋一转,一件小小的事就让这个人物变得可爱起来,人性这东西真的是很复杂。
《诗人》里我去拜访一个名气很大的诗人,却错将一个猪肉贩子当成具有诗人气质的诗人,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使人想起先入为住的观念很容易使我们刚愎自用,或思想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