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俗(篇三)

2019-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洺江筠

大年初一

睡了一觉就过了一年,被别人家的鞭炮声给叫醒。可是我这一天都不用早起,因为我是女的,只有爸爸和弟弟两人才早早的爬起来做斋饭。都说男人大年初一做了饭就相当于做了一年的饭了,想想,这男人可真会找偷懒的借口呐。

开财门

母亲和妹妹我们三人就在床上躺着,听着弟弟巨大的开财门声,“财门大打开,金银财宝滚进来,蚊虫虼蚤滚出去!”念完“祀句”后弟弟再一把推开门,然后兴奋的跑去门后捡裹上红纸的钱,他小时候一直都以为是老天给放在门后的呢,他可高兴坏了!他不知道的是前一晚,爸爸早就暗中给夹到门后了。

贡斋饭

待爸爸做好斋饭,我们也换上新衣服起床洗漱了,我们还不能梳头发,洗脸刷牙得用放着蒿子的水洗。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便先后的跪在供桌前,奶奶烧着纸钱,爷爷念着“解(gai)冤经”,“解冤决,解冤决,解了人冤冤盖捏……”这也是期盼新的一年平安顺遂,皆能逢凶化吉。

要亲妈饭

同样,祭过天地后,认着观音老母和观音菩萨等神灵为“干妈”的爸爸和妹妹,则需要单独再贡一次斋饭,是为了要“亲妈饭”。最后,贡了祖宗,吃过斋饭后才可收拾打扮出门去。

逛山

出门前,少不了的是父母给得压岁钱,再抓上几个糖果就可以和好伙伴们约着去逛山了。小时候,我们后山“仙人垴”和“黄鹂卡”那两处每到大年初一都会有人去摆摊卖东西。

父母说,这一天,我们不能空手回家,所以我每年都会拖一棵干柴回家。也就是父母说的“空手出门,抱财(柴)归家”了。我们去山上逛时,我们虽然只有几毛钱,可是却最开心。记得有一年,我揣着五毛钱,去买了一兜凉拌菜,还买了一盒火柴,还剩着两毛回家呢,满满的喜悦。而如今,即使逛着最热闹的集市,揣着几百几千块钱,可再也买不到原来的那个味道了!也许那就是童年的味道吧!

立秋千

当逛累了回家时,会听到敲鼓的声音,那是开始立秋千了,由上一年整个村结婚的新人来承办。路两边每边四棵大竹子,每隔一米左右深插一棵,然后再把竹子绑起,两边在高处捆上一根粗木棒,再把两个大竹圈给放在上面,吊起粗绳子,稳扎稳打,结实得很,至今也没有人因为秋千没绑好而摔过跤。敲锣打鼓的,高七八米的大秋千就立好了。念着祀句,先由毛人哥(guo)(茅草人)荡过三个后,其他人便可以去荡秋千了。年轻人最喜欢,有些厉害的人自己用力蹬,蹭蹭蹭的把秋千都给荡平了,而我就只敢坐在上面让人帮忙推着来回玩几下。初一到元宵节,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围着秋千下排队荡秋千呢,固定元宵节那一天拆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年复一年,从未改变过。

初二是祭财神的日子,初三是请春客的时间,还有每三年一次的玩花灯,更是一种独特的习俗,正月,春节韵味不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