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百万的个人品牌方法论?

2020-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蔡汶川

Hey,我是蔡汶川。

最近在写的青年成(zi)长(jiu)的文章,如果还没看过前面两篇,可以先去瞄一眼:

1. 25岁用25万广州买房,我经历了什么?

2. 月入10万的副业,我劝你别做?

今天和大家聊聊个人品牌,标题所说的价值百万,并不是标题党,因为这几年在这方面不仅花了百万,也赚了百万。

反响好的话,下篇和大家聊聊自己这几年的小小的垂直自媒体打造心得

01

什么是个人品牌?

记得12年在我去第一家广告公司实习的时候,面试的总监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

“你觉得,什么是品牌?”

“品牌?”

这个时常在我们嘴边念叨的概念,突然要我解释,还真难一句话解释清楚。

我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书上有着五花八门的介绍,比如:

1.品牌是指能够吸引消费者,并且建立品牌忠诚度,进而为客户创造品牌(与市场)优势地位的观念。

2.品牌(Brand)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

但总监言简意赅的回了一句,让我记忆深刻至今:

“品牌,其实就是一家公司让消费者所感知到的,它做过的一切行为的印象总和。”

现在想来,对于个人品牌,更是如此。

你在线上线下,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所发出每一张照片、每一个视频,所传递出的每一个作品,在日积月累中,让别人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你个人的印象总和

再加以统筹包装,提供业务与服务,交代清楚你是“锁定哪些具体人群在哪些具体场景上的提供哪些具体解决方案”的人,就可以迭代成为可以收费的个人品牌。

02

为什么要做个人品牌?

在一堆白天鹅里,你会轻易分辨出一只黑天鹅的存在。

有个人品牌,你才能变成那只显眼到不能被忽视的黑天鹅。

建立个人品牌后,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品牌溢价,在与公司、他人谈判时获得更多的议价权,才有可能将“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而对普通人最有触动的,无非是个人品牌可以变现,这个变现有三个方面:

1.钱;

2.专业权重、公司地位——这是对B端的影响力;

3.社会认可——这是对C端的影响力。

打个比方,

假如我是广告公司一名设计师,论业务能力上来说,我与其他同级别的设计师相差无异,薪资自然相差无几。

但如果我在平日努力工作的同时,发挥我的专业特长(与个人魅力),在线上线下广泛接触设计爱好者,持之以恒地发布各种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及教程,吸纳了超过100万的泛设计爱好者关注。

这是获得了社会认可的C端影响力

由于我的C端影响力够大,被受邀担任全国性的XX广告设计大赛评委,作品被广泛传播的同时还被甲方爸爸看上,指名道姓上公司门来要我做新Case的负责人。

这是获得了专业权重的B端影响力,而因为对公司业务有提升,我的公司地位也会相应有所提升。

最后的目的——钱,自然而然会有各种途径顺带过来。

小结:做个人品牌,其实就是在做个人影响力;而个人影响力,只是金钱的变相称呼。

03

如何做个人品牌?

这是个被讲烂到家的话题,烂到有些公号平日只有200+、300+阅读量的博主都跳出来和你总结梳理一番。

我也还在学习,“宁当海盗,不当海军”的这几年摸爬打滚,也有几个不成熟的小建议:

1.定位

假如我选择的赛道是摄影,想成为一名具有个人品牌是时尚摄影师,拆解我想成为的对象得知:

那我就可以在里面先挑“我最擅长、最有资源”达到的事情先做,像写书与授课,这些事情往往基础积累已够,所以性价比比较高。

2.持续的价值输出

没有价值,就无法赢来关注。思考自己独特的吸引别人的点,结合你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知识就去学),做出自己的作品。

用@猫叔的话来说就是:向上学,升级自己,积累势能。向下帮,以教为学,吸引用户。

我这几年其实都躲在后头做猫不斩的运营工作,自己的个人品牌有所懈怠,没能持续输出,但试着做了几十期“不瞌睡修图课”“一摄一LOG”等,也给微博带来了超过10万的关注者。

3.围城战术与冠军打法

这是两种打法,前者是日拱一卒,一砖一瓦把围墙建立起来,适合资质平平之辈,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效果,但围城建成之日,就拥有自己的商业壁垒了;

后者是“凡事争第一”的冠军打法,像我摄影圈的朋友@Thomas看看世界获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2019年度旅行者摄影大赛全球总冠军,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在圈内炸了起来,同时也迎来了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个人的品牌价值也得以提升。

4.建立流量池

将你的作品在多渠道多平台传播,在公域流量吸纳粉丝;将用户逐级吸纳进你的朋友圈,再在私域流量“润湿”粉丝,这个润湿值得是通过情感链接、温度感染,让关注者与你之前建立联系,不再是冷冰冰的路人关系。

5.建立成就锚点

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赛道后,通过对标前辈,你大约可以模糊地策划出自己的一套成长路径。

通过打造成就锚点(里程碑事件)来进行打造影响力,例如做一场5000人收听的摄影讲座,卖课程卖了5000份,出本卖10000册的新书等。

给大家喜欢你的理由,关注你就够了。

6.持续打造你的影响力产品

每个你念得出名字的陌生人,都有自己的影响力产品。正如《想见你》之于许光汉,《吐槽大会》之于李诞。

04

如何变现?

我从不避讳谈钱,因为明码实价标着的,是这个社会对我价值的肯定。

个人品牌变现说到底只是影响力变现,在通过前面的方法打造了社会认可的C端影响力 or 专业权重的B端影响力后,就要琢磨出自己的变现型产品承接流量。

拿我举例,对个人的C端:

1.开课。许多人想成为我,想拥有我拥有的摄影技能,就直接开课,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传递知识,获得报酬。

2.出书,出衍生品。去年我出了书,也出了猫不斩的定制肩带等,都卖得挺好;预估今年还会再出一两本书。

对企业的B端:

1.承接B端的广告推广。比如公号主要看粉丝量和阅读量,一般按平均一个阅读0.5-1.5元,如果我平均阅读量有10000,那接一条广告也会有10000左右的费用。像我微博有12万粉丝,偶尔也会接推广。

↑这个月才刚(捡起来)开始更新的公号

2.为B端企业站台宣讲。像我经常会为佳能(相机)、飞宇(稳定器)等去做线下500强企业or高校巡讲,为明基(显示器)、Acer(电脑)、华为、荣耀、三星、美图等各大手机做线上推广;一般线下站台费用也会有上万,线上具体报价按实际情况而定。

3.与B端合作电商。比如和富图宝(三脚架)等各大器材配件发起团购活动等,以折扣价给到我的用户,同时也能赚取少量佣金。

小结,博主卖的不是“人设”,而是“向往”。你做到了许多人没办法做到的事,出产了高质量的作品,获得了用户的关注,而B端需要通过博主作为“纽带”,链接用户。

05

我趟过的那些坑

小打小闹了几年,还是有一些坑被我撞上了。比如:

1.适当追逐风口,但不要狂热。

这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风口,例如VLOG,例如抖音,而并不是每一个风口都适合自己。盲目去跟随反而越做越没有信心,而且反而伤了自己团队士气。

像我投入了抖音两轮,输到怀疑自己。

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不会是顺风。

“有些机会,看起来很不错,但是仔细一研究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机会是烂机会,对你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但需要你投入大量的资源。”

如果你总是很容易就被人说服了,总是轻易出手,你会浪费很多资源,甚至错过真正的好机会。

2.以终为始,出发之前讲清楚目标(挣钱?挣多少钱?做到多少用户?)。

如果是当成事业来做,那一开始就要目标再清晰些。

先考虑到市场规模与变现难度的终点。

其次才是回到起点,方向聚焦,用MVP原则小步快速试错,从而明确标签,再通过积累、分享、背书、曝光逐步积累。

3.消除盲目自信。

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受到太多追捧,但走出圈子就可能随时被灭,心存敬畏比较好,不能以平台成就作为自己的里程碑事件。

4.不要透支信任。

变现的前提,是用户对你的信任。而每一次变现,都是信任值的消耗,所以要出产更多的作品储存信任值,否则信任消耗殆尽,就只能沦为营销号了。

5.要花钱。

大家做个人品牌老觉得是个零成本的行为。但个人影响力的打造,要么花时间,要么花钱,缺一不可。

想快速打造影响力,就不要靠才华,能花钱就要果断花钱

比如别一想到写公号就要亲自动笔,一想到拍视频就要从头学起,而是可以通过钱去吸纳优质人才,与自己组队,优势互补,从而输出优质内容。

对了,【在看】超200的话,明天写打造自媒体、建团队的那些事儿。

06

总结

以前我总觉得,不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年纪越大,越觉得,不曾发光的日子也不值得过。

做“第一”不如做“唯一”。

在一群白天鹅里,就算做不成黑天鹅,那做只”唯一的丑小鸭“也挺有趣的。

你说是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