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国学国学与传统文化佛、儒、道专题

《玄门散识》教义卷☯“道”

2019-07-05  本文已影响6人  喜帝洲盟樂園

☯道的含义

  “道”是道教的最高教理,道教的全部信仰和修行都是以“道”为核心的,道教的一切经典,无不宣称其根本信仰为“道”。“道”是春秋思想家老子提出来的,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战国时的思想家庄子继承老予关于“道”的论述,也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道教创始后即奉老子为教祖,神圣其形象,尊称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经典,将“道”加以改造,成为道教的信仰核心;认为“道”是神明之本,由三元之炁化为三清,并形象化为太上老君;“道”有最伟大的德行,它以虚无为体、清静为宗、柔弱为用,无为不争;“道”真常永恒,无生无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长存于天地之间。宋朝时,道门中人又把道学思想和儒、释两家思想相融合,把“道”的理论提到哲学上更深的层次,为道教思想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正因为“道”的伟大和神圣,所以道教尊道为最高信仰,并教导人们学道、修道、行道、弘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自然和无为是两个既不同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教义名词,要真正进入或达到“自然”的境界,就要践行“无为”的处世方法。“道”就是践行无为的,并通过无为的作用成就万物,体现“道”之伟大的本性。这里的“无为”,并不是消极不为,而是要反对“有为”,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强求或对事物的自然发生和发展强行进行干预,自自然然才是完美的。修道之人,就应该体行自然无为之真道,不要有任何执著。如果修行能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于精神,治国则有益于众人。

  人生在世,对尊名荣贵,华衣美食,珍宝广室和音色财货总是有所企求的,企求超出了自然无为的规律就会出现种种有为之弊害,转化为贪欲。而修道者除了要遵守清静寡欲的教义外,还应持守朴素无为的人生态度。消灭贪欲,淡泊以明志,不有为修道为目标,最终达到忘其形骸,无所执著,自然无为的境界。一是远嫌疑,远小人,远敬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二是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在积极通晓自然、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基础上,更好地学道修道。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就是世上一切有形可见的事物,无论其是否具有自我意识,都蕴含有“道”的特性。这一教义与道家思想具有密切联系,老子认为“道生万物”,为之奠定宇宙生成论的哲学基础。庄子继承此思想加以推衍,认为“道”无所不在,甚至连梯稗之类的无识之物、屎溺之类的污秽物中,都存在有“道”。道教继承道家的思想,逐步衍化,形成其独特的道性说。《老子想尔注》即主张,“一”就是“道”,散形为炁,遍在人物之中。《西升经》进一步说,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初唐道士盂安排根据《玄门大义》编撰而成《道教义枢》中认为,道性源出于“道”,而圆通无碍,普遍存在于万物中,一切有识无识之物,都含有道性,能了此性,即成正道。大道圆通,圣人通觉,而凡物未通未觉;要使未通未觉者通觉,继而成就大觉,关键就在于悟道,认识“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真谛,才是得道证果的神人。


贫道QQ:364618948

电话:18045933058

1394560252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