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的本意是什么——《回到春秋读论语》第44章
礼的本意是什么?这可是个大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都没说到点子上
林放请教礼的本意是什么。孔子说:“你真是提了个大问题!礼,与其过于奢侈,宁可节俭一点;至于丧礼,与其仪式隆重,宁可悲痛哀伤。”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篇之四
林放是鲁国人,有人说是孔子的弟子,也有人猜想他是季氏家掌礼的专家,但史料并无记载,因而有人认为此人根本不存在。不管怎么说,现在问题已经提出来了,并且是个大问题。
“林放问礼之本”,林放向孔子请教一个问题,问“礼的本意是什么?”“本”指本意,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中心思想。孔子说,“大哉问”,你这个问题大了去了。
问题大在哪里呢?大在“礼的本意”分寸不好掌握,怎么拿捏,众说纷纭,谁也说不好。从礼的根本要求来看,实行中应该掌握一个度,恰到好处,即坚持适中、恰当、和谐的中庸原则。用孔子的学生有子的话讲,就是“礼之用,和为贵。”但这样的标准虽然比较理想,实行起来却十分困难,往往无从下手。怎么办?“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的意思,礼制与其繁复奢侈,不如俭约朴素。俭,可以避免虚情假意的繁文缛节,这样会更接近于礼的原来意思。礼,本来就是用以表达人际之间的真诚敬意的,如果一味追求奢华的礼仪,便是舍本逐末了。所以说宁可“不及”,决不要做得过头。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处,要做到有仁有礼。那么面对亡灵,如何体现出对逝者的终极关怀,真正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义呢?孔子认为,“丧,与其易也,宁戚。”“易”字有两种解释:一是认为,“易”即平易,简易。就是对居丧之事,以平常心对待,平淡处之,不当回事,心中也不要太感哀戚。二是认为,“易”有治办的意思,把事情办妥,对居丧之事,要求仪文周到,仪式隆重。这两种解释,都能讲得通,但不管哪种解释,对待丧事处理上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都是孔子所不赞成的。
孔子认为,从礼的本意来看,无论是子女、亲朋,还是生前友好,关键在于治丧过程中,心中要怀有真正的悲伤。“戚”是悲伤、忧伤。所以处丧之礼,以哀为本,丧事与其仪式隆重,不如悲痛哀伤。心中感到悲痛,那就大声地哭出来,只要是内心的真情流露,宁可悲悲切切,不要遮遮掩掩,这才是对逝者最高的敬意,最隆重的礼仪。
由此可见,丧事从简,决非不当回事,敷衍了事,也不能心如止水,没有哀痛之情。如果那样,就是对生命和亲情的漠视和亵渎。
拓展阅读:
【先贤精义】
《论语注疏》:此章明礼之本意也。礼之末节,人尚不知,林放能问其本,其意非小。奢与俭、易与戚等,俱不合礼;但礼不欲失于奢,宁失于俭;丧不欲失于易,宁失于戚。
李炳南:中国一切学问皆重根本。例如酒由水造,水是酒之本。又如百川归海,河为海之本。故祭祀供酒,只供白水,祭海神则先祭河神。礼,与其奢华,宁愿节俭。丧,与其和易,宁愿哀戚。祭祀注重诚心,从俭可得其本。举行丧礼,哀戚可得其本。
郑汝谐:礼之始,惟俭而已,圣人以其太陋也,故为之宫室以文其橧(zēng)巢之居,为之俎豆以文其汙尊之饮。丧之始,惟戚而已,圣人虑其伤生也,故节之以三日之食使之不灭性,节之以三年之制示之以有终。礼之文,丧之节,所以纳之于中也。……戚与俭不失其本,而奢与易则末流之敝也。
《礼记·檀弓》: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
朱子:礼贵得中,奢、易则过于文,俭、戚则不及而质,二者皆未合礼。然凡物之理,必先有质而后有文,则质乃礼之本也。
范氏:礼失之奢,丧失之易,皆不能反本,而随其末故也。礼奢而备,不若俭而不备之愈也;丧易而文,不若戚而不文之愈也。俭者,物之质;戚者,心之诚:故为礼之本。
钱穆:礼有内心,有外物,有文有质。内心为质为本,外物为文为末。林放殆鉴于世之为礼者,竞务虚文,灭实质,故问礼之本。然礼贵得中,本末兼尽。
《朱子语类》:其他冠婚祭祀皆是礼,故皆可谓与其奢也宁俭。惟丧礼独不可,故言与其易也宁戚。丧者,人情之所不得已,若习治其礼有可观,则是乐于丧而非哀戚之情也。故《礼》云:“丧事欲其纵纵尔。”
《礼记·檀弓》: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无)”。
《四书说约》:天下事,实意为本。苟无其实,繁文愈盛,只增其伪耳。老子以为忠信之薄,乱之首也。政(正)指繁文之礼说。夫礼安得为薄?无本则薄耳。
张栻:盖俭与戚,其实则存。奢则远于实,易则亡其实。其文虽备,无益也。言礼而又言丧,所以深示其本也。
徐英:此章讥当时吉礼之奢侈,而居丧之简易。八佾《雍》彻,奢俭之类也;宰我短丧,简易之类也。
陈祥道:正末以本而使之正,矫枉以直而使之中也。孔子于礼乐则欲从先进,于为邦则欲乗(chéng,古同“乘”)殷辂、服周冕,亦此意欤?林放问礼之本,与尧之为君,孔子皆曰大哉。盖礼之本,礼之大者;则天,为君之大者,故也。
《论语义疏》:或问曰:“何不答以礼本,而必言四失,何也?”答云:“举其四失,则知不失即其本也。其时世多失,故因举失中之胜以诫当时也。”
云门隐者按:此章言礼之本,又言礼须中,故亦是讲中庸之道。过中、不及中,都是失礼。夫子权衡奢俭、易戚之弊端,返于其本。礼与其繁缛复杂、徒有其表,不如虽质朴、却有其敬心;丧事与其礼有余、哀不足,不如哀戚有余、礼不足,因为哀戚为丧礼之本。然而,守中最善。
【学习参考书目】
《礼记》 《白虎通》 《论语义疏》 《论语注疏》 《论语集注》 《论语意原》 《癸巳论语解》 《论语正义》 《论语新解》 《论语讲要》 《论语会笺》 《论语全解》 《朱子语类》 《四书说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