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猇亭奇功
一介书生陆逊究竟是如何战胜沙场老手刘备的呢?猇亭之战体现出陆逊怎样的用兵特色?敬请关注三国名将吴国篇陆逊之猇亭奇功。
公元219年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关羽,从此吴蜀两国结仇,公元221年刘备在益州称帝,同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率三路大军攻打东吴,孙权使用缓兵之计遣使向刘备求和,然而刘备一口回绝,他是铁了心要和孙权决一死战,不得已孙权派陆逊迎战,没曾想刘备这个沙场老手,竟然惨败在一介书生陆逊手里,陆逊所指挥的猇亭之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防御战的一个著名战例,那么陆逊究竟是何方神圣呢?他在猇亭大败刘备的玄机又是什么呢?从事三国历史文化研究30余年的四川大学方北辰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讲授三国名将吴国篇陆逊之猇亭奇功。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出动了号称八万大军,东下三峡要为关羽报仇,重新夺回荆州,陆逊奉命率领五万大军进行抵抗,那么他一上任就觉得有点麻烦,为什么?因为部下的将领不服从他指挥,大敌当前这些将领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常的表现呢?这些部下不听指挥玄机在哪里?孙吴的将领按年资排辈分三期,在孙权的父亲在世时加入的算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孙坚死了以后孙权的大哥孙策在世的时候又加入进来了一批这算二期,到孙权接替他哥哥的时候再进来的将领算是第三期,陆逊接受任命担当主帅的时候不要说第二期就是第一次元老级别的骨灰级名将都还有人在,比如说韩当,所以在一二期将领看来你陆逊玩不够担任主帅,那么为什么陆逊资格就不够呢?那么我们来看陆逊的出身,陆逊出身于吴郡吴县的一个著名的大家族,吴县就是现今的江苏苏州市,当时的吴县是江东的一个中心城市,
有著名的四大家族,当时称为“吴四姓”,而他们的陆氏家族就是四姓当中的头牌。陆逊的堂祖父叫陆康,曾经当过庐江郡的太守,而孙权的哥哥孙策就曾经率领军队攻打过陆康围城,最后陆康因此而死,虽然不是战死,于是从此老孙家与老陆家就成为仇家,到了孙权接替他哥哥掌权的时候陆逊十八岁已经成人可以当官了,但是他没有出来为孙权效力,因为过去的过节还在起作用一直到三年以后他才出来,二十一岁时候出来,为什么出来?一个是孙权努力去争取他,因为他是江东土著方面的代表性人物,特别是使他感动的一件事,就是孙权把孙策的女儿嫁给陆逊做妻子作为对过去这个过节的特别补偿所以陆逊就受到感动,另外也为整个家族的政治前途着想所以就出来为孙权效力,他是因为在奇袭荆州协助吕蒙攻杀关羽过程当中显示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所以这一次孙权就选他来当主帅,但是在一二期的将领看来的话,你论资历你连第三期都不是最早的,更不用说一期二期了,如果论关系你以前还是老孙家的仇家你凭什么资格来当这个主帅,所以就不听招呼,不听指挥,那么具体的事列比如说最初陆逊作出战略撤退决定的时候,众将官就牢骚不断,说他胆小不敢跟刘备PK,后来孙权的一个宗族亲戚的将领叫孙恒被敌军包围陆逊从大局出发暂时没有出兵去援救,于是总将官又来质问他为什么见死不救?没有把他这个主帅放在眼里。
大敌当前众将官反而摆架子,撂挑子,碰上平庸之辈或者束手无策或者意气用事,使矛盾激化,局面反而会更加糟糕,那么在这考验主帅凝聚人心本领如何的时刻,作为孙吴主帅级名将季军的陆逊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陆大帅的应对之策三个字讲政治,他把众将官召集起来,上了一堂思想教育方面的大课,这个大课讲话稿史书上有记载:“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剪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任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三国志·陆逊传》)
这一大段话有四层意思,刘备是是一个强劲的对手,连曹操都有点怕他,现今已经入侵了我们国家,这是在提醒,当前国家有危难,注意非常时期;接下来就说诸君现今却不听指挥,很不顺道理,这是在提示,你们的表现很不好;下面第三点,我虽然是一介书生,可是受命于主上,也就是说是主公孙权任命我来当主帅的,言外之意是警告,我是具有全权的主帅,不是你们随便欺负的对象;第四如果继续不听招呼,自有军法在,意思就是说继续乱来那恐怕我就要对你们不起,这一个思想大课,有理有节,软中有刚,既有说服力,又有震慑力,所以听了以后众将官开始收敛起来。
于是陆逊开始思考他的作战方针,早在刘备的大军攻入孙吴的地盘之前陆逊就曾经在三峡的东段这一带地区镇守了,所以他对这一段地区的地形地貌非常之熟悉,加上他对敌军的深入了解,所以他制定的战略方针十六个字:
扩大空间,
诱敌深入。
拖长时间,
伺机制敌。
你不是兵力比我强吗?我就尽量地引诱你深入,扩大了空间以后,你的兵力必然就要分散,一分散你在前线的作战部队人就减少了,这下力量的对比就要出现变化;另外我还要尽量拖长时间,因为你现在军心团结一致,而且你的精力也非常旺盛,但是我就要拖到你什么时候呢?拖到你整个大军精疲力尽,你精力消耗已经殆尽的时候,找机会,猛然一招制服你,实际上就是后发制人的意思。
七月下旬,刘备大军进入三峡东段,开始攻进了孙吴的地盘,先后攻占了巫县和秭归县,秭归王昭君的故乡,现今湖北的秭归县,
在秭归县刘备的大军停留下来,为什么?他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准备,因为大打出手之前,那不是随随便便的,那要做充分的准备,比如说兵力调集,还要争取援军,还有什么后勤补给种种,总之他在这儿休整,一休整就休整到第二年,公元222年的二月间,二月间以后刘备正式开始大举进攻,他这个时候的阵形是水陆,水军和陆军,一共三路,居中的是水军,水军的主帅叫吴班和陈式,这是充当主力,长江北岸,沿北岸推进的陆军是一路,抵御从侧面的进攻,南岸陆军的机动力量,
那么刘备就跟他们在一起,一直向前推进,孙吴的军事要塞叫做夷陵,夷陵这个地方就是现今湖北宜昌市的市区,在这个地方双方进行了第一次的战斗,
刘备的大军以水军为主力,在两侧陆军的掩护之下,从平缓柔软的沙滩江岸迅速登陆,向夷陵县城发动猛攻,陆逊进行抵抗之后,主动进行战略撤退,于是刘备就攻下了夷陵县城。首战第一战好像是刘备占了上风,但是刘备继续向前推进的时候,向下游推进的时候,却遭到了孙吴军队的猛烈抵抗,所以他就不得不不断地留下兵员,不断地建筑起营寨,来保护自己后方的通道,因为要保证后方的后勤供给,同时万一有什么出现军情变化的话往后退,所以不断地留兵,不断地修营寨,最后修修修修修,越来越长,后方留下营寨,最后形成了史书上说的连营七百余力,这么一个不利的态势。
陆逊开始时避开刘备的锋芒,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把刘备大军引入了他早已选定的决战之地猇亭,那么陆逊将夷陵县小小的猇亭选定为决战之地其中有何玄机呢?陆逊在坚持自己的拖长时间,伺机制敌时又面临着怎样的如山困难呢?
夷陵这个地方和周瑜当初选定的赤壁一样在地形地貌上不仅有玄机,而且大有玄机,这是我多次实地考察以后的结论,这个结论现今我还没有见到有别人说过,玄机首先在江岸之上,猇亭这个地方在哪里?是在夷陵下面大概六十里到七十里之间,现今的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
这个地方古代的地名叫做虎牙山,它的岸上这一片是个丘陵起伏,变动比较大的一个区域,而且草木丛生,如果在这个地方进行大部队屯兵的话,一个是行动开展受限,不能够快速地移动;二就是因为草木丛生,所以容易遭受火攻,有这个隐患在这儿,但是更深的玄机还藏在江岸之下,猇亭这个地方江岸很特别,与上游,我考察多次就发觉从夷陵下来到猇亭这么六七十里之间的江段,在上面靠近夷陵方向大部分都是平缓柔软的沙子的江岸,但是到了猇亭这个地方,就是虎牙山这个地方地形一下就变了,有将近三华里的江岸,这么长的江岸,江岸完全是坚硬的笔直的山岩一直插到江面,高度大概有将近一百米左右,不光是山岩,而且在这个江流之下也有玄机,这个地方的江面,急剧收窄,有点像我前面讲过的赤壁,赤壁的江面也是陡然的收窄,这个地方的江面陡然收窄,我曾经做过摩托艇,在这样一个地方来回观察,而且还大致量过距离,最窄的地方大概是700米左右,比上游最宽的江面,要窄将近二分之一,我们大家都知道,江面一窄,江流就汹涌,所以水流非常湍急,但是还有还在水下面,就是这个地方古代暗礁丛生,是有名的千年险滩,
就叫做虎牙滩,这个得名是因为,山是棕红色的,但是间或有白颜色的三角形的这么一种花纹,看起来就像老虎的牙齿一样,这个猇亭的猇就是猛虎的吼声,下面的险滩就叫虎牙滩,暗礁丛生,以前那船在这个地方十有八九搞不好就翻船,非机动船。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清理长江航道,用炸药把这个地方的险滩全部炸掉,这个地方才通行无阻,那么这个暗礁的产生,实际上和笔直坚硬的山岩,它是同一个地质结构所产生的,那么这样的地形就产生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你的水军的战船到了这儿,第一无法停船,很难停船,因为水流湍急,下面又是暗礁丛生,停了船,你水军很难上岸,因为笔陡的江岸,我从摩托艇的时候,我们从江岸上人工开凿的石梯,下去很困难,上来也很困难,上面的人脚差不多踩到你的头,你水军的将士很难上岸,岸上的陆军也很难下船,刘备不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吗?水路相互支援吗?在这儿对不起,你水路相互支援,相互联系的态势被彻底打破了,你没法进行相互呼应,所以逼迫你刘备提前在上游就把战船停下来,停下来然后你把你的水军也变成陆军,变成陆军后你就只有集中在虎牙山上面,丘陵起伏的不利的地带来跟我决战,也就是说你三路大军不是很强大吗?这个阵形我就把你变成了单一的一路,而且我把你逼到了一个不利的地形那个地方来跟我决战,所以玄机就在这里,这是千年之后我实地考察以后我得出的结论,《水经注》上面就特别讲到了这个地方:“江水,又东迳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虎牙在北,此二山,水势急峻。”(——《水经注卷34》《江水》)
因为北岸是虎牙山,南面还有荆门山,这两山就好像是一个关隘一样,而且水流非常之急,他怎么不急啊,江面又窄,又有暗礁丛生,陆逊在猇亭堵住对方的去路以后,不再后退半步。
此前他基本上把他十六字的战略方针完成了一半,就是扩大空间,诱敌深入,现在他要来完成下一半,就是拖长时间,伺机制敌,那么他这下半段的方针完成得轻松吗?回答是NO,一点不轻松,因为他面对三个方面的压力,压力山大,第一方面的压力就来自于对手,刘备在猇亭受阻,水路三军齐头并进的阵形被打破之后,被迫对全军的战斗队形重新部署,前线总指挥任命为冯习,先锋官两名,张南,吴班,吴班原来是水军的将领,第一主将,现今降格为第二先锋官,陆军的第二先锋官,说明对水军表现不满意,同时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他已经把三路齐头并进的水军实际上都拿掉了,弄到岸上来当步兵了,步兵第二先锋官,刘备重新做了战斗部署以后,于是就进行挑战,在这个猇亭这个地方进行挑战,但是任随你千般辱骂,万般挑衅,陆逊坚守有利地形就是不和你交手,就好像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垒一样,这一拖就拖到了夏季的六月间,这个时间就拖得够长了。压力还来自自己的部下,自己的部下对陆逊主动做战略纵深撤退本来就不满,现在撤到这个地方不动了,不动但是又不打,最先是不做强烈抵抗,到了这以后但是又不出兵,部下这牢骚就多了,这个仗还有什么打头,现今要打应该早打,现今敌方已经进入我们的地盘好几百里,时间拖了好几个月,什么要害他们都连营七百里都守住了,这个仗还有什么打头吗?逼迫陆大帅只有再做思想教育工作,并且鼓励他们现今拖到他们对方已经开始出现军心涣散,已经精疲力尽,我制服他们,马上就会有绝招,但是绝招是什么他没有提前透露;压力当然还来自于孙权,孙权使用主帅一贯很放手,任命你以后,那你自己独立指挥,一般他不干预,但是这一次非同小可,刘备来势汹汹,所以再加上这些不满陆逊指挥的这些众将官纷纷通过各自的途径向孙权打小报告说他畏敌如虎,不敢跟敌军较量等等,当然孙权就要过问,一过问陆逊就有压力,又要做解释,并且做出坚决完成任务的保证。
陆逊不愧是孙吴主帅级名将的季军,他顶住了难以想象的内外压力,对自己制定的“拖长时间,伺机制敌”的战略方针,信心坚定,毫不动摇,那么陆逊最终又会使出怎样的绝招给沙场老手刘备以致命一击呢?猇亭之战在三国史上又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呢?
绝招两个字火攻,冷兵器时代火攻是非常有效,非常有威力的一种进攻战术。对三国时期的火攻战术而已,相比此前的东汉那出现得更频繁,而且花样更翻新,实际上三国鼎立形成有三场决定性的战役,都跟火相关,第一场就是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决战,曹操用火烧掉袁绍的粮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是第一把火;第二把火就是赤壁之战,周瑜用火烧了曹操的战船,三把火就是这个猇亭之战,陆逊将会用火焚烧刘备的营寨,可以说是三把大火烧出了一个三国。那么你会问了刘备,曹操都有点畏惧他的用兵的老手,那老江湖了,现今又六十二岁了,经验那是忒丰富了,陆逊才四十岁这个后生小子在老前辈面前班门弄斧他能成吗?刘备怎么就中了招了?原因两个,一个刘备轻敌了,因为他认为四十岁的陆逊,以往好像还没有打赢过什么大战的辉煌战功,在奇袭荆州之前陆逊继续唱吕蒙的示好,我是一介书生如何如何如何,关大帅不是很放心吗?书生之名传到了刘备耳朵,这个四十岁的书生那对付他小菜一碟,轻敌了;第二是他太累了,因为他从上一年的七月份出兵,到这一年的六月份,多长时间?整整一年,整整一年统领号称八万的大军在外,风餐露宿,吃喝拉撒睡,还要作战,全部你得过问吧,他脑袋超负荷了,出现了空白点,年轻人精力透支倒在电脑前的,得病的有,猝死的都有,年轻人都玩不起,伤不起,你还说你年过花甲的刘备,所以一个是轻敌,一个是劳累,这两条再加在一起,所以刘备就中招了,那么这一年又润六月,润月一般都比较热,所以天气炎热,大地暑气蒸腾,蜀汉的军队在外面风餐露宿一年整,军心极度疲惫,军心涣散,那么陆逊见时机已到,于是下令全军,每人一大把干草,接近敌军以后,先放火,后杀人,于是发动突然袭击,结果一战就成功,当场焚烧刘备的大营40多座,就在猇亭,而且当场还斩杀了刘备的前线指挥官冯习,还有第一先锋官张南,还有前来助阵的少数族的军队首领沙摩柯等等,刘备在自己贴身卫队的保护之下,一直向西,一直逃出了五百里外,进入了自己控制的地盘以内就是榆富县的白帝,
就是现今重庆市奉节县东边的白帝山,现在是长江三峡游览的一处很著名的景点,到了这儿,才算是侥幸捡了一条生命,他的其余的手下的人马,包括很多作战的物资,船只等等,几乎都损失殆尽,史书上的记载是什么呢?叫做:“尸骸漂流,塞江而下”(——《三国志· 陆逊传》)长江江面上浮的全都是他军队的尸体,而且把江面都塞满了,这样子漂向下流。
整整一年,陆逊是用坚强的精神,非凡的才能,辉煌的战功证明他确实无愧于孙吴主帅级名将季军的荣誉,那么从用兵上看呢?把他这一场猇亭之战和周瑜的赤壁之战相比很有趣,用兵上有两点异曲同工,第一,就是在充分利用地理条件方面与周瑜在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就是熟练地运用火攻战术方面,也跟周瑜的赤壁之战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从结局上看呢?猇亭之战个赤壁之战还有三点惊人的相似,哪三点经人的相似呢?就是兵力的对比上,弱者战胜了强者,刘备号称是八万,陆军才五万,又是弱者战胜强者,二是在态势的对比上,应战者打败了挑战者,就是主动出手的输了,后发制人的赢了;三就是年龄的对比上,刘备62岁,陆逊40岁,古人计算年龄都是用虚岁,史书上记载年龄都是虚岁,也就就是说陆逊比刘备年轻22岁,整整差一辈了,但是输在了陆逊手上,而赤壁之战呢?同样如此,周瑜34,曹操54,差20岁,也差一辈,在这个问题上,生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不管用了,应该是自古英雄出青年。
猇亭之战它的历史作用很巨大,对刘备而言它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十个月以后他就死在白帝,所以才有托孤,但是孙权却是天大的好处,因为西面的威胁,从此就消失,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执政,诸葛亮执政马上就恢复跟孙吴的同盟战略伙伴关系了,所以西面的威胁彻底就消失了,所以四个月以后孙权开始放心建立年号叫黄武,开始独立称王,正式把他的政权机构变为国家机器了,猇亭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就形成了,因为从此以后虽然战争还依旧不断,但是版图的格局就没有再大的变化了。
现在依然用雅俗结合的1+2点评做总结,
一是1句大白话:谁说书生不能打大仗,打硬仗。
二是2句七言诗:忍得一年高压力,迎来三国大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