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精神那些事
人类有了文明以来,这一路曲折蜿蜒的发展史,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契约精神的发展史。
现在有一个对文明人的普世标准,大家都知道,而且经常朗朗于口: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细细品味,这其中至少有两条都跟契约精神有关联——无需提醒的自觉,是在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基础上,才能做到的自觉,自觉包括我们的一切行为规范,这其实就是一种潜在精神的契约;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这条就更是对契约精神的最新版解读了,要自由,更要自律,自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只有真正的自律,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自由。
1762年,卢梭就在《社会契约论》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他的结论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上。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只能走向合作。办法就是通过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放弃天然的自由,成为共同体,而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通过这个契约,人类丧失的是天然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企图得到的一切东西的无限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于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
卢梭确实很伟大,他的这本著作吹响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14年后的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核心精神即脱胎于此,当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深受其影响。
不过,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政治性契约不是《独立宣言》,而是早其150多年的殖民时期,源于那个著名的“五月花”号。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漫长艰难的漂泊之后,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船上有102名人,除了极少数的仆人,其他都是英国白种人,包括妇女儿童。风大浪险,他们偏离了原订目标,无奈只能在一个港口抛锚。在上岸之前,他们拟订了一份公约,除仆人之外的其他所有成年男子共41名乘客在船上签了这份公约。在这份后来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的文件里,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份公约大致内容是:为了给上帝增光,我们将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并约定我们全体组成政治社会,以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建立良好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
说白了,现在威风八面地球老大,其实就诞生于“五月花号”;而所谓美国精神,就源于《“五月花号”公约》。
其实所谓契约,自古有之,甚至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仓颉发明文字前,原始人类的契约谓之为“券”,双方各执一片有相同刻痕记号的竹片或木片,当两片合对无误时,即为“合券”,甲乙方关系就此生成。文字诞生后,口头契约就此发展为书面契约,后来就越发先进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合同的载体出现了颠覆性变化,无纸化的电子合同应运而。到了今天,智能合约成了高频词汇......
我们目前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要实现真正契约文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以想见的未来,真地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