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迷踪】 (三十五)
2020年10月25日,庚子年九月初九,适逢摩利支天菩萨圣诞,摩利支天为佛教护法菩萨,具有广大自在神通力,念其名号能速离灾厄,诵其咒语能够隐身免受诸难。
今天更是一个诸多适逢其会的日子:
适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九重阳,今又重阳。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而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
为了和平适逢1945年宝岛台湾正式回归祖国75周年纪念日。
适逢筆者与道侣小兰赤壁2010年10月16日 重阳节婚禧宴10周年纪念日。
适逢道侣小兰1989年10月25日第一次从德国柏林签证从东柏林墙进入西德至今31周年纪念日
(1989年同年11月9日柏林墙拆除,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开始)。
适逢台湾学生喜羊羊10月25日身份证阳历生日。
适逢2020年夏令时结束,时钟调慢一小时。明天开始和国内时差6小时增至7小时交替日。
适逢筆者德国时间凌晨2点17分(密码217),观央视新闻“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刘醒龙先生所著《抱着父亲回故乡》感人至深故事的邂逅时刻。
2020年德国时间凌晨02:17分,静坐中的筆者忽然从甚深禅定中醒来,仿佛沉格外的精神抖擞,倦意全无。
随意间打开头条游览,一则央视新闻“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者|刘醒龙)所写《抱着父亲回故乡》的故事(全文见图),格外引起筆者共鸣。
因为筆者父亲是1971辛亥年2月17日子夜,因呼吸道浓啖堵塞死于类似牛棚的学习班里;2月17日凌晨,亦是筆者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间密码。
在筆者眼里,父亲是一位高大英俊,会讲故事、吹弹拉唱、武功一流,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的严父。父亲当过八路军,死前系赤壁砖瓦厂干部。
记得父亲死时国家还未实行火葬,人死土葬时是装在棺材里面。父亲由于是北方人个子高大(记忆中1.83~1.85米左右),买棺材的地方没有能够装下父亲遗体棺材。单位只好临时请人加班按照父亲个子现做,埋葬时棺材上的油漆都未干,手一扶上去就会沾上黑红色的混合油漆(外层黑色,里层红包、最底层白色)。
当时父亲埋在赤壁砖瓦厂后面,离挖土做砖瓦的黄泥山约二公里地方。好几年清明时节都是在那座坟墓前祭拜父亲的。
大约是1977年前后,由于原砖瓦厂扩大生产规模,挖土的地方已经接近父亲的坟墓,需要迁坟另藏。母亲便请了风水先生堪察对后代子孙有利的新墓地安葬。
筆者是家中男子老大,迁新坟前请了道士按仪轨做法,并将父亲遗骨用特殊材料包好,装在一个长条型薄木箱里。由筆者双手抱在胸前,在鞭炮声和洒纸钱纸花中,缓缓地向着现今埋藏的赤壁市花果山坟地前行。
筆者是在泪流满面和母亲的哭泣声中,在抱着父亲沉重的骨骸箱中,一步一步地接近安葬父亲新的坟茔。
抱着父亲的双手开始时不觉沉重,但是随着时间和距离的拉长,脚步越来越沉重,双手两臂越来越麻木……这是一次难忘的记忆,是一次灵与肉的洗礼!
据当时的风水先生说:
“埋葬父亲的新居住地是块风水宝地”。
过了不到两年,湖南长沙籍漂亮的邻居刘阿姨患子宫颈癌去逝,临终前对着其老公留下遗言:
“去逝后埋在老傅一起,与他做伴……”
那时候母亲健在,经刘伯伯与母亲商量,满足了刘阿姨的临终愿望。于是父亲坟墓旁添加了一座新坟……。
从此后每年清明节祭祖,母亲告诫兄弟姐妹祭扫时视刘阿姨如母,一视同仁地祭拜。兄弟姐妹数十年亦如是想如是做如是顶礼。如今想来母亲心胸是多么的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