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力量的文字

如果我处境更悲惨,肯定会更努力

2018-06-16  本文已影响1人  白菜清汤

前两天看《极限挑战》,当期节目里有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我室友看得非常感动,并且感慨“如果我小时侯有他们那么懂事,肯定一定非常努力,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

我听了笑笑没回答。她这样的想法和我曾经的想法非常接近。

我中学的时候对于学习成绩特别在意,眼光总是盯着那些年级排名最靠前的“火箭班”同学,我曾不止一次地想,都是人,为什么差别就这么大呢?

后来听到传闻说他们中有人来自偏远山区,家庭条件特别艰苦,要么父母离异或是父母中有一人重病或者早逝或家里房屋倒塌,吃穿用度都很节俭,甚至传言有的同学只能用馒头下咸菜。听到这些例子,我似乎为他们为什么那么努力找到了一个答案。

我甚至在想,如果我们家也穷得吃不上饭穿不上衣,而且周围的人都很讨厌我,我的父母也虐待我,甚至都不让我上学,我肯定会特别珍惜上学的机会,即使捡垃圾也要学习,肯定比现在要努力很多。

 那种心理跟最近看到的《幸福课:不完美人生的解答书》里有位来信者很像。也许很多人都曾这样设想过,如果自己的处境更艰难一些,也许就会更努力,拼命似的努力。

就像《风雨哈佛路》里的Liz,父母吸毒酗酒、患有艾滋病,而她自己也因衣着肮脏、头发中藏有虱子饱受同学嘲弄。但是她特别努力,尽管是在走廊、地铁里学习、睡觉,但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并且以优秀的成绩进入哈佛。

看着这样的故事甚至有点热血沸腾,以为我们要是变成Liz就能成为那个考上哈佛的女孩。殊不知他们不是因为穷困才努力,而是因为本身就有努力的能力,只是再艰难的遭遇都没有把他们打倒而已。

可是啊,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穷困的人,之所以那一两个被人记住,那是因为他们是例外而非常态。

焦波导演的纪录电影《川流不息》记录了6位汶川地震孤儿10年的成长。我看电影时弹幕里都说,以为经历这样巨大的天灾人祸,以为本就穷困不堪的境况会让这些孩子有一个巨大的成长,而这种成长包括特别懂事,特别爱学习。

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天灾人祸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一种巨大的打击,只有战胜了,才是才是他们前行的动力,没战胜之前,就是一座大山,死死地压着他们,那种失去亲人,遭遇巨大变故的压力也许一生都会压在他们身上。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性格上郁郁寡欢甚至疏离冷漠,在成长过程中也并没有像大家以为的那样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多数人还是会贪玩还是会沉迷游戏。

所以,那些幻想自己处境更悲惨就能更努力的人怕是要失望了。因为我们所以为的那些艰难的遭遇给他们带来的好的影响都是他们努力转变成养分的结果。而把这些艰难遭遇转变成养分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被击垮了。

《风雨哈佛路》里的主人公最终考上哈佛,并不是轻易就可以得来的,她要忍受吸毒的妈妈,酗酒赌博的爸爸,还有周围所有人的轻视和排斥,光是这些东西,就不是一般人能消化的,更何况是消化这一切之后没日没夜地学习。

我们都设想我们是那些被大肆宣扬的故事里的主角,是所有常态事件中的例外。在千千万万酗酒吸毒的混乱家庭中,只有那么一个上哈佛的Liz,你相信你会是那千千万万个中的一个吗?

如果你能做到在那千千万万个中脱颖而出,那么岂不是早就在现有条件下过得风生水起了。

如果我的处境更加悲惨,肯定就会奋不顾身的努力。这是一种过于美好的假设。

所以别再假想自己处境悲惨时会有多么努力,因为光是消解那些悲惨的处境就要耗费很多的“元气”,也许他们终其一生用尽全力也只能成为你现在轻松拥有的并不珍惜的普通生活。

如果我处境更加悲惨,就会更加努力;如果我穿越到某个朝代,一定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如果我换一份工作,一定能比现在过得轻松有意义。

拜托,别再想这么多了!

如果你能在另外一种更为艰难的生活状态里开挂,那么眼下的生活不是更应该是小菜一碟吗?

突然想起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里面说的:“最后霍尔顿之所以没有去西部,也许并不是因为软弱,只是就算到了西部,也得找工作,也得去超市买1块钱3斤的土豆,身边还是会有无数喜欢说“很高兴认识你”和“祝你好运”的人,与其到远方去投靠并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发掘热爱的小说音乐和小妹妹的笑容,善待因为迷路而停落到自己手心的那一寸时光,等那个注定的失败从铁轨那头驶来时,闭上眼睛,呼啦,干净利落地消失。”

也许很多人过得不幸福,不在于现实情况是否幸福,而在于他所假想的世界有多么脱离实际的美好。

l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